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总结时说:“一个党,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
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命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材料二?邓小平在全面、深入地观察了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建设社会主义
的历史之后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
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
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三?邓小平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
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资金是
不可能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
离不开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破坏得很厉害的国家,包括欧
洲、日本都是采用贷款的方式搞起来。”“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
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
竞争摆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
回答:
①根据三段材料,概括邓小平的主要思想主张。(不要摘抄原文)
②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史实,说明邓小平是如何实践这些思想的。?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
材料二: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
请回答: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邓小平为什么说特区姓“社”不姓“资”?
(2)这一思想又是怎样在十四大、十五大上进一步进行阐述的?
3、判断题 据图判断中共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判断题 1977年,我国恢复了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从高考作文的题目,我们就能感受到当年火红的时代印记:《苦战》、《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他像雷锋同志一样》、《大治之年气象新》、《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谈实事求是》等,其中触及到1978年思想领域大讨论的题目是
[? ]
A、《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B、《大治之年气象新》
C、《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D、《谈实事求是》
5、判断题 19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C.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D.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