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两项的表述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具有片面性,不准确;D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不符合核心内容“四字碑”,属于无关项。进一步分析,可知,C项表述客观,“忠孝廉节”即是为维护封建专制等级服务的,体现理学的本质内涵,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题干知识“主张“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一心要用“仁义”挽救“礼崩乐坏’’的局面”“要求人们以“亲亲之爱”为起点,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仁爱”桥梁”,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漫画绘述的思想主张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图片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从图片中可以获得信息“柔能克刚”“小国寡民”并结合百家争鸣的知识,可以得出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是道家思想。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今天我党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对此,我们可以继承发扬儒家学说中的
A.“和为贵”和“仁”的思想
B.农本思想
C.有教无类思想
D.民为贵,君为轻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当今“以德治国”倡导的是仁政和为贵的思想,不是重视农业的思想,C是针对教育类型而言的D是君民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可是,到了近代,儒学却连连遭到批判,其地位和影响不断削弱、衰微,最终失去主流、统治地位,被边缘化。这是中国儒学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其历史必然性不言而喻。不同性质的社会变革一旦在中国展开,文化革新就相应提上了日程,就势必要不断触动传统儒学,以致最终否定它的神圣地位。在变革过程中,中国古代社会结构逐步解体,儒学也势必随之同步衰微。
——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
材料二 韩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到了现代,他们一方面提倡世界化(实际是向美国看齐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保护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后者做得甚至比中国还好。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以儒家精神为基础的韩国人精神及其思维模式,还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关系,“群体内的和谐”与“群体外的竞争”密切结合,使得韩国国内稳定不乱,又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促使其综合国力名列前茅。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儒学衰落的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对中、韩两国的影响有何相似之处?并分析儒家文化在近代中国、现代韩国命运不同的根本原因。(10分)
参考答案:(1)原因:①儒学不能适应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社会需要是其衰落的社会根源。②自然经济的逐惭解体,使儒学失去了与之最佳匹配的经济基础。③政治变革和社会运动的兴起,作为封建统治精神工具的儒学必然成为众矢之的。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使儒学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日渐薄弱。⑤封建制度的逐渐解体,导致儒学失去赖以存在发展的政治基础。⑥封建帝制的推翻,使儒学丧失官方哲学的地位。⑦西学的传入及倡导,使古老儒学相形见绌,从而导致对儒学的怀疑或否定。⑨“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并逐渐取代文言文,使传统儒学逐渐失去传承的文字裁体。⑩科举制的废除,使儒学失去制度依托。(15分。每点3分,任答5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记分)
(2)相似性:丰富了两国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为两国国家的稳定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记分)根本原因:是否适应两国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社会变化,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这涉及到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即:①儒学不能适应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社会需要是其衰落的社会根源。②自然经济的逐惭解体,使儒学失去了与之最佳匹配的经济基础。③政治变革和社会运动的兴起,作为封建统治精神工具的儒学必然成为众矢之的。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使儒学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日渐薄弱。⑤封建制度的逐渐解体,导致儒学失去赖以存在发展的政治基础。⑥封建帝制的推翻,使儒学丧失官方哲学的地位。⑦西学的传入及倡导,使古老儒学相形见绌,从而导致对儒学的怀疑或否定。⑨“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并逐渐取代文言文,使传统儒学逐渐失去传承的文字裁体。⑩科举制的废除,使儒学失去制度依托。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精神支柱……国内稳定……国际经济……”等关键信息可知,儒学对中、韩两国的影响的相似性:丰富了两国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为两国国家的稳定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根本原因:是否适应两国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近代中国儒学衰败的原因以及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