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中,起到“农时不夺而民均”作用的是( )
A.保甲法
B.均输法
C.农田水利法
D.免役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是强兵之法,B项主要是限制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C项主要是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以促进农业的发展,D项是向应服役而不去服役的人征收免役钱,这样,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时间,“农时不夺”,所以答案选D。
点评:王安石变法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对其的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王安石变法的时代背景;②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③王安石变法的性质;④王安石变法目的;⑤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即评价;⑥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及启示和教训。尤其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是高考中热频考点,需要加深对其内容的理解。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 ]
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
C.打击朝廷的腐朽势力?
D.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
A.理财
B.整顿军队
C.富国强兵
D.科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是北宋积贫积弱,所以目的是富国强兵,其核心内容是理财。包括: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保马法等,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但是遭到了大官僚的抵制最终失败。故选A。BCD三项都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但是不是核心内容。
点评:王安石变法主要是为了解决北宋中期三冗两积的局面而进行的。其核心内容是理财,主要包括青苗法和募役法等,总的理念是通过对大地主大官僚的限制达到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因而遭到豪强地主的抵制,最终王安石变法失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王荆公(安石)为相,寝食不暇,尽变更祖宗法度,天下纷然,以至今日之祸(指靖康之变)!?——邵伯温《闻见录》
材料二?(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弊政而一扫之。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也。?——梁启超《王荆公》
请回答:
(1)王安石“尽变更祖宗法度”主要为了解决哪些社会问题?(2分)
(2)邵伯温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是否正确?你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作用?(6分)
(3)梁启超为什么肯定王安石变法?你怎样评价其观点?(4分)
参考答案:
(1)“三冗”与积贫积弱。(2分)
(2)不正确。完全否定了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王安石变法使得宋朝的国力由弱转强,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对于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军队战斗力、克服“三冗”与积贫积弱现象等方面起了一定作用。(6分)
(3)为维新变法服务。充分肯定是正确的,但过于拔高变法又不符合历史实际。(4分)
本题解析:
对于第一问“尽变更祖宗法度”即解决的社会问题结合北宋中期的社会形势即可作答;对于第二问涉及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要充分肯定变法的历史作用。对于第三问,要结合梁启超所处的时代及其个人政治思想认识其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基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仅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再分配,将权利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小题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3分)
小题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分)
小题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募役(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3分)
小题2:方法:阶级(阶段)分析、一分为二。(2分)结论:材料一,基本肯定;材料二,基本否定。(2分)
小题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中王安石变法的有关知识。
小题1:比较简单,只要对教材掌握熟练,就能答出。
小题2:难度大一些,考查学生概括比较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一般答不完整。
小题3:考查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问题,一般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分积极和消极或者是肯定或否定。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