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可能引起大商人激烈反对的是
A.农田水利
B.募役法
C.市易法
D.保甲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市易法,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因而引起大商人的反对。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这一材料说明王安石实行募役法的主要用意是
A.打击大商人
B.增加政府收入
C.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D.打击高利贷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解题时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募役法又叫免役法,政府事先根据需要预算所需费用,然后根据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越是大户人家,出的钱越多。这样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故选C。A项错误,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并非打击富人,而是通过向富人增加分担比例,增加财政收入;B项是王安石变法的总的目的,具体到募役法上是保证农业生产,增加收入;D项材料未体现。
点评:王安石是在北宋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的情况之下进行的,主要内容就是理财上。包括: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保马法等,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但是遭到了大官僚的抵制最终失败。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措施是
A.军事
B.理财
C.改革科举
D.限制贵族地主利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11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改革是历史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地改革,党和国家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文帝(公元467年一499年)是北魏第七位皇帝,谥号孝文皇帝。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了均田令,495年正式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材料二?王安石变法,指北宋时期大臣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清除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新法立意虽好,但并未处理好具体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于是与反对者间长期反复地争斗,导致处于被批评的局面,但是一些具体措施还是保留了下来。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次改革在背景和目的上有何相同之处?(4分)
(2)从内容看两次改革的侧重点各是什么?改革的成效如何?(4分)
(3)两次改革各自的反对势力有哪些?列举王安石变法中“反对者”最不满的措施。(4分)
(4)我们从以上改革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3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付本息。”这项规定是
A.均输法
B.募役法
C.青苗法
D.方田均税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的相关内容。由“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付本息。”可知这是青苗法,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