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其措施之一是废除人民
公社体制。那么,人民公社体制在中国先后存在约
A.10多年
B.20多年
C.30多年
D.40多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人民公社是从50年代后期左倾错误的结果是在1958后开始的,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废除,所以存在了20多年。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从下列数据中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1990——1993年各种类型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单位:100亿美元)
[? ]
A.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无足轻重
B.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占据主导地位
C.世界经济在现阶段明显呈现区域集团化的特征
D.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机遇与风险同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就是知识”的含义是
A.强调知行合一、真善一体的道理
B.认为人的知识越多品德越高尚
C.道德知识仅适用于理念世界
D.道德的标准是因人而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王阳明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根本意图是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克服“私欲”,恢复心体无善无恶的本来面目
D.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思想是为政治服务的。解题关键是认识王阳明的心学实质。克服“私欲”,以“致良知”是针对社会动荡、世风日下提出的,其根本目的是想通过整治人心,挽救封建统治危机。其余选项是目的之一。故答案选择B项。
点评:王阳明及其心学,(1)王阳明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2)思想观点: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学说;(3)影响: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高考多以王阳明的言论来考查学生对其思想观点的准确理解,如2012年全国文综(新课标)第27题:.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其中体现的思想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
C.“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D.“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材料中“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约束君主行为,促使君主要施行仁政。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