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998年5月 3日,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宣布:“1999年1月1日,欧元成为货币,各金融市场以欧元结算……2000年7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成为统一的欧洲货币。”这表明
①世界经济区域化得到进一步加强 ②有利于欧盟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④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中引文反映,欧洲各国经济合作加深,反映的是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而非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且④与史实不符,排除④,只剩下C了。②体现了欧元流通的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列宁说:“‘一战’后美国几乎把所有国家,甚至最富有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这表明
A.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B.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C.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文字“‘一战’后美国几乎把所有国家,甚至最富有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是指美国成为世界上的最大债权国,A项符合题意,B项出现在二战之后,C D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点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综合的国力迅速提升,尤其是在经济方面超越了英国而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伴随着国力的上升美国已经不再固守传统的“孤立主义”的主张而转向积极的对外扩张和对世界殖民利益的争夺之中。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下列组织与之相关的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东盟
D.欧共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不对,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华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A符合题意,欧共体的成立表明两极格局下欧洲为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发展经济而走向联合.B不对,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NAFTA)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于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12月17日由三国领导人分别在各自国家正式签署。1994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C不对, 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简称东盟(ASEAN)。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1967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D符合题意。
考点:欧共体
点评: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此后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欧共体的影响:(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4)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三者相似之处表现在
A.采用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
B.利用国家政权力量直接干预经济
C.集中全国的财力和物力
D.尽力保持“自由企业”制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可采用排除法,不是共同的加以排除.A项是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C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项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二战期间中国曾两次与英美共同发表宣言或公告,这说明:
A.中国取得了与英美相同的国际地位
B.英美对日侵华态度发生根本转变
C.英美为了中国领土完整而对日作战
D.中、美、英三国是对日作战的主要国家,需要相互支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不可能与英美具有同等的地位;美英反对日本对华侵略这一态度在二战期间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英美这样做并不是为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是为了它们的国家利益。因此中英美发表宣言或公告,目的是为了协调三国的军事行动,共同打击日本法西斯。故选 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