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22~1923年中国社会婚姻状况调查表

影响表中自主订婚状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传统婚姻退出历史舞台
B.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洗礼
C.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兴起
D.南京国民政府大力推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是表格分析题,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格数据的变化特点。从表格看出自主订婚的人数逐步增加,结合时间“1922~1923”。选项A从材料中无法体现且表述错误,排除A;国民大革命运动的时间“1924~1927年”,排除;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故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
A.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贯彻了民族团结平等的原则
C.始终奉行和平共处的原则
D.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一国两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统一大计,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故选D。A项错误,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B项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C项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明显不符合题意。
点评:一国两制是80年代提出来的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基本方针,最想是考虑用在台湾问题上,随着97的临近,率先用在了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上。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么不是不听联盟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睬它。
———波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国联最终没有能够制止二战爆发。有其自身结构上的原因:国联成立仓促,从建议的提出到正式成立,时间短,没有进行充分准备;美苏这两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长期处于国联之外,操纵国联的是英法这样的二流国家,严重削弱了国联的权威。国联大会和行政院各自职权规定不清,大会全体一致通过的决议才能有效,极大地限制了国联的行动能力。
———《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
材料三:早在20世纪60年代,亚洲和非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的对付苏联的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奉行不结盟政策,但是却百般挑剔美国,他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的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
———尼伯尔默等《现代世界的历史》下
材料四:伴随着苏联解体、美苏对抗的消失和日本经济实力的大大增强,日本越来越不满足“经济强国”的地位,积极谋求与之相应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地位。为此,日本众议院通过了允许向海外派遣自卫队协助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法律,并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丛书》
请回答:
(1)国联、联合国成立时标榜的共同目的是什么?两个组织成立后初期是否达到这一目的?为什么?
(2)结合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的作用得到改变的必然性。
(3)有报道说日本越来越不满足“经济强国”的地位,积极谋求与之相应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地位……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你是否同意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1)共同目的: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没有达到目的。国联成立后一直为英法所操纵,成为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联合国在成立初期一直为美国所操纵。
(2)联合国作用得到改变的必然性:美国凭借其雄厚的综合实力,在世界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得人心;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崛起,取得联合国多数席位,和平民主力量大 大增强。
(3)答案一:不同意。日本迄今为止还不能正确对待历史,甚至还极力美化侵略战争,企图重温军国主义旧梦。答案二:同意。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大国的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后,可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题解析:
本题以国联和联合国的成立及其演变为主题,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及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对第(1)题,要通过对比其宗旨与成立初期的状况分析其目的是否这到;第(3)题是开放性问题、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表格是根据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编写的主要国家发展数据,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主要国家
| GDP占世界比重(%)
| 出口额(亿美元)
| 进口额(亿美元)
|
美国
| 31.54
| 10500
| 14220
|
中国
| 3.45
| 2790
| 2510
|
日本
| 14.93
| 5280
| 4580
|
英国
| 4.51
| 3830
| 4090
|
①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②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多极化趋势
③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④英国经济发展停滞,走向衰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表格信息的提取能力。表格题主要是对表格反映数据的分析、概括,美国的数据具有明显优势,其他国家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04年12月26日当地时间上午8时,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面海域发生海啸,席卷南亚、东南亚等多个印度洋沿岸国家,造成人员伤亡达25万多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自二战以来一直受世界关注,海啸事件更引起世界援助,世界各国都积极伸出援助之手。

请回答: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国家曾
出现过三次经济发展的高潮。概述这三次经济发展高潮出现的时间及代表性国家。
(2)归纳总结上述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3)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了上述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出现金融风暴的原因是什么?
(4)海啸发生后,许多国家对受灾国进行援助,中国政府也以极大热情援助受灾国,并发动人民为灾民募捐。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韩国、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东盟(泰国、马来西亚)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
(2)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结合国情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注意加强与邻国的经济合作。
(3)由于过度依赖国际资本和外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风险增加了许多,由此导致亚洲金融危机。
(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是维护
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国家之一,中国人民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世界是互相联系的,人类文明是由各国人民共同创造的;要加强国际合作,以避免灾害的发生。(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者,也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此题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为切入点,考查二战以来东亚、东南亚经济发展的概况、经验、存在的问题等,并以此认识当今的国际形势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作用,符合高考趋势。第(1)问注意题目要求——“二战以后”“东亚、东南亚”“三次”等,结合地理、历史知识可知,该地区二战以后影响较大的国家有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然后按要求回答即可;第(2)问“基本经验”是在熟知经济发展原因基础上的概括归纳,切忌罗列史实;第(3)问源自教材;第(4)问则考查了当今世界形势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