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A.殷墟刑具陶俑
B.牛耕图
C.甲骨文
D.铁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殷墟戴刑具陶俑无法看出耕作情况,属于陪葬品,物品陪葬代替了人的陪葬;铁犁牛耕在春秋以后;铁犁出现在战国时期。因此ABD均错。甲骨文中体现的是井田制,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实行大规模的集体协作生产。故选C
考点: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
点评: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采用大规模协作的方式生产。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井田制的发展历程、小农经济的产生、耕作方式的变化等。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1453年,奥斯曼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其更名为
A.拜占庭
B.巴格达
C.伊斯坦布尔
D.大马士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古代史,在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所以C正确,BDA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中国的对外关系,经历了由开放到闭关,由被迫开放到主动开放的过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下列四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2.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的丝茶大量出口,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3.新中国成立初,执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这一方针的内容是
A.《史记·食货志》
B.《齐民要术》
C.《梦溪笔谈》
D.《农政全书》
E.西方资本主义市场开放
F.中国商品经济发达
G.中国丝茶质优价低
H.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I.不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G.不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只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同各国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参考答案:1. D
2. D
3.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问题的分析能力。
第一小题,A项中《史记·食货志》详细记载了我国历代的人口数量,耕地面积,粮食总产和单产数量等统计数据,也记述了我国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财政赋税制度的演变;B项中《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C项中《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D中《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故选D。
第二小题,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中国也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题干中“大量出口”这以关键词正是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证明,故选D。
第三题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回忆教材知识可知“另起炉灶”是指同各国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批判地汲取人类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其中不包括
A.德意志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欧洲启蒙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思想来源是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欧洲启蒙思想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潮,故选D。
考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点评: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使资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明显暴露。
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独立的工人运动的兴起,失败的结果表明他们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思想基础: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到工人运动中总结经验。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是
A.殖民扩张和掠夺
B.黑奴贸易
C.发展手工业生产
D.夺取海上霸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把那些落后的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变成他们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等,从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因此选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点评:世界市场的拓展:(1)含义:“世界市场”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2)途径: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3)过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形成,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也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开始。欧洲殖民者把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对商品市场及原料产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他们把殖民扩张的魔爪伸向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世界市场得以进一步拓展,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