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百家争鸣”现象走过了春秋时代的繁荣,接下来经历2000多年的沉寂,到1956年的昙花一现,再到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再度繁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思想文化现象与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B.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
C.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百家争鸣”现象的推动因素
D.思想文化现象与经济发展有重大关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思想文化现象与政治政策息息相关C.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百家争鸣”现象的推动因素D.思想文化现象与经济发展有重大关系,以上说法是正确的;B.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这是错误的,文化的繁荣与否主要看经济的发展看国家的文化政策。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背景、内涵和意义方面的不同。
(1)背景不同:
①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随着奴隶制的瓦解,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为挽回统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主张。同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随着地主阶级实力的增强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百家争鸣”提出的背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有些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伤害了一部分知识分子;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内涵不同: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各学派就其思想和政治主张进行宣传,如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政”。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指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并不涉及治国主张等政治思想。
(3)意义不同:①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了梦想的民族,“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梦想不灭,希望永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祸恶疾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注:约成书于汉代)
材料二?
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三、其次为民权。对于人民之政治知识、能力,政府当训导之,以行使其选举权,行使其罢官权,行使其创制权。
四、其三为民族。故对于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 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独立。
—— 孙中山《建国大纲》
材料三?
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差不多了,就象个样子了,就同现在大不一样了。?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材料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上的讲话(摘录)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古代、近代、现代“中国梦”的内容(5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中国梦”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梦的实践者、实践途径、实践效果等方面概述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梦”的特点。(6分)
参考答案:
(1)中国古代:梦想:建立一个天下为公、各得其所、和谐共生的大同社会。(1分)原因:小农经济初步成长;封建国家大一统局面基本形成;儒学主张日益成为社会共识。(2分)中国近代:梦想:实现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建立民主社会,实现民生幸福。(2分)原因:民族危机和封建专制造成的中华文明的衰落;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任答2点即可)中国现代:梦想: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2分)原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实行,民族素质的提高;多元文化的发展。(2分)
(2)特点:中国古代:儒家士人提出并推动,通过道德建设圆梦,具有空想性。中国近代: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并推动,通过民主革命圆梦,由中共接力,部分梦想成真,具有曲折性。中国现代: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全体中华民族通过改革开放圆梦,终将梦想成真,具有科学性。(6分,每点2分)
本题解析:(1)中国古代:根据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等信息得出。原因:从中国古代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角度去思考。中国近代:由材料二中的“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其次为民权”、“其三为民族”等信息可以得出。原因: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西方文明侵入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角度思考。中国现代:根据材料三中的“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材料四中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信息可以得出。原因:结合新中国成立之后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多元等角度回答即可。
(2)特点:需要结合所学过的每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及相关实践与其结果,分别从中国梦的实践者、实践途径、实践效果三个方面来思考并得出结论。中国古代:儒家士人提出并推动,通过道德建设圆梦,具有空想性。中国近代: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并推动,通过民主革命圆梦,由中共接力,部分梦想成真,具有曲折性。中国现代: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全体中华民族通过改革开放圆梦,终将梦想成真,具有科学性。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如图,“八卦”是我国古代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以下符号与“坤”相对应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gèn)代表山,巽(xùn)代表风,兑代表泽。A是乾,C是离,D是坎。
点评: 此类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文化常识,在高考中通常以个别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这类题需要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有一定难度。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以下对两次工业革命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确立了公司制
B第一次革新首先发生在轻工业,第二次革新局限在重工业
c第一次被称为“蒸汽时代”,第二次被称为“电气时代”
D第一次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第一次革新首先发生在轻工业,但第二次革新不仅仅局限在重工业,还有其他部门,但重点在重工业。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不属于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正确探索的是(?)
A.中国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
B.三大改造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1958年总路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ABC是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正确探索;D是探索中出现的失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