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航天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是(? )
A.苏联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2、判断题
(安徽省濉溪县2009届高三第四次月考29题)(16分)在整个人类历史中,每一代人都继承了前一代人创造的文化遗产,每一代人又把自己继承和创造的一份文化遗产传给后代,这种薪火相传的过程就构成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演变的历程。青少年应当成为文明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最近拟举办“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请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展览一: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中西文明的对照
⑴下表是展览中对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人物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7分)
?
| 中国?孔子
| 古希腊?苏格拉底
|
时代特征
| 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铁农具、牛 耕出现,井田制瓦解;百家争鸣。
| ①
|
思想观点
| ②
| 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
|
评价
|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孔子被尊称为圣人。
| ③
|
?
展览二: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存在的对西学的争论:
甲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
乙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丙认为乙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已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⑵比较指出,甲、乙、丙三人对待西学的态度有何不同?(6分)
⑶某中学准备就丙的观点开展一项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的研究性学习确定一个课题。
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
展览结束语:与中外历史文化巨匠握手,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以下是展览的结束语:“21世纪是东方的时代”,这是近年颇为鼓舞人心的预言。在21世纪新形势下,“与中外历史文化巨匠握手,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
⑷请根据结束语及以上材料和问题,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谈谈你的看法。(2分)
3、判断题 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
(1)从所给的材料看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反映了哪些教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教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你认为我国教育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快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 ]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5、判断题 能反映中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事物或现象的是
A.两弹一星、“三下乡”活动、义务教育、股票
B.上山下乡、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互联网
C.科教兴国、城镇化、载人航天、流行服饰
D.股份制企业、样板戏、装修热、“教育大革命”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