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保障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把握阶段特征。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1954年。此时国家已经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因此B项符合题意。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短暂的过渡时期,到1952年底已经通过土地改革、镇反、抗美援朝和建立国营经济等措施实现,排除A项。CD两项都是在1956年提出,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材料一 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
材料二 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共体12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除极少数成员国外,大多数国家的“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并在6个月后彻底放弃本国货币。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哪些主要特点?(2分)
(3)欧盟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两大趋势?你认为欧洲一体化有什么积极意义?(6分)
参考答案:
(1)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吸取战争教训;应对苏联“势力扩张”。(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2)结成政治经济联盟(或从经济一体化到政治经济一体化);统一货币。
(3)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答区域经济一体化或经济区域化亦可)
意义: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任答其中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归纳理解能力。第(1)问结合材料一中的“共同的文化遗产”“战争”“苏联的势力扩张”等进行归纳。第(2)问特点要从材料中提炼。第(3)问趋势要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回答;意义要从欧盟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去总结。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对儒学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显学;汉代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理学阶段,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官方哲学;明末清初,出现了对儒家思想反思和批判的思源,因此,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故答案选择A项。
点评:对儒家思想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孔子思想、儒学发展演变的历程、儒家思想主张对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维护国家统一的影响上,多以史料、名人观点等切入,用非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中国古代,朱雀、玄武、青龙、白虎是镇守天庭的四大神兽,也象征着方位和四季。《礼记?曲礼上》曰:“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由此推断,白虎所在的方位应该是
A.西方
B.东方
C.南方
D.北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在买办、商人中逐渐形成“洋泾浜”英语。按《上海闲话》的作者姚公鹤的说法,这是一种以“中国文法和英国字母拼合而成,为上海特别之英语”。下列各项是关于这一现象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伴随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入侵而出现
B.读音不准,阻碍了当时的中西文化交流
C.应该是中国留学生引入的舶来之品
D.丰富了汉语词汇,有利于英语规范学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