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图。该漫画的主题应当是

A.讽刺“三国同盟”的形成
B.抨击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C.反对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
D.揭露慕尼黑会议的阴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图片信息的能力。漫画中两支手将匕首插向西班牙,两支手上画着法西斯和束棒的标志,因此漫画反映的是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内战的干涉。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开罗宣言》这一声明的重要意义在于
A.确认中国与美、英并列的世界大国地位
B.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C.确认中国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
D.明确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1 年哈里曼就罗斯福要求参加对日作战意图作证时说:“存在的巨大危险是苏联可能袖手旁观,而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的生命打败日本之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部大片地区。那时苏联人就能轻而易举地以‘公众要求’为口实,建立满洲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了。”罗斯福力图使斯大林先前所谈的一般保证化为俄国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行动……
——《美国第82 届国会关于远东军事形势听证会》
材料二 1945 年2 月,莫洛托夫向哈里曼递交了一份“斯大林元帅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政治条件草案”, 经罗斯福和斯大林修改后,即成为邀请丘吉尔共同签字的协定文本。其条件为: 对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 现状予以维持;库页岛南部及邻近的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在该港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国际条约集》
材料三 苏联本身和中国政府签订了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俾其以武力协助中国达成自日本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
——《国际条约集》
材料四 我们在克里米亚的会晤,重申我们共同的决心,即在今后的和平时期中,一定要保持并加强在这次战争中使联合国成为可能和确定目的上和行动上的团结一致。
——《美国对外关系外文文件集》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美国要求苏联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目的是什么?(4分)材料二中苏联同意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说明了什么?(4分)
(2) 据材料一、三分析,美国政府在外交上取得了什么成功? (3分)其最终目的是什么?(3分)
(3) 据上述四则材料,评价美苏等国的外交活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 限制苏联在东方的扩张,并取得苏联对国民党政府的支持。(4分)大国之间谋求妥协,推行以牺牲弱国的利益为条件谋求自身利益的大国霸权主义。 (4分)
(2) 争取到苏联在政治上对国民党政府的支持。(3分)目的是打败日本后, 控制中国,建立它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3分)
(3) 上述外交活动在协调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加速德、意、日法西斯的灭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损害了一些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6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二战期间大国关系的变化及其目的。结合材料“‘……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的生命打败日本之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部大片地区。那时苏联人就能轻而易举地以‘公众要求’为口实,建立满洲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了。’罗斯福力图使斯大林先前所谈的一般保证化为俄国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行动……”及所学的有关知识分析解答。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是处于自身利益考虑,防止苏联的扩张,因此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希望苏联参加太平洋战争。
(2)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在这一时期外交政策及其目的。由材料一及第一问可知,美国希望苏联对日宣战并支持中国国民党政府,材料三“苏联本身和中国政府签订了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俾其以武力协助中国达成自日本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表明美国的这一目的基本达到。从而为战后美国的政策打下了基础。
(3)本题主要考查大国在二战时期的关系及其为实现自己目的俄不惜牺牲别国利益。依据所学可知,美苏是二战期间的主要国家,是反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应看到为了自己的利益也牺牲了弱小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利益。这充分体现了大国霸权主义的行径。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回首20世纪,没有人不承认,这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又一个波澜壮阔的百年。……20世纪的战争与以往不同。正是在这100年里,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战火波及了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计算。……正是在这100年里,局部战争频发,流血冲突屡见,民族纠纷、大国干涉、宗教仇视以至恐怖活动,给战争增添了新的方式和内容。
20世纪的和平得来不易。世界大战的惨烈……对和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为此国际社会先后组成了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两个国际组织,以维护和平为宗旨。它们的活动为人类实践和平的理念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正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人类对美好、和平与友善的追求,就像我们的血液永远是红色的,世代不会改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编者的话》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有何不同?
(2)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为人类实践和平的理念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和国际联盟形成决议的表决原则有何不同?
(3) “人类对美好、和平与友善的追求,就像我们的血液永远是红色的”。著名画家毕加索在他的两幅代表作品《?》、《?》中表达了对战争的憎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4)列举二战以后因为“民族纠纷、大国干涉、宗教仇视”而引发冲突的典型事件(两件以上)。
(5)20世纪,环境污染、人口急剧增长、自然资源枯竭等一些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生存形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抵御和消除这些威胁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参考答案:(1)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 “全体一致” ,“大国一致”
(3) 《格尔尼卡》,《和平鸽》
(4) 阿以冲突 ,印巴冲突 , 两伊战争
(5) 和平与发展
本题解析:本题围绕20世纪的数次战争这个主题命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1年11月7日,苏联纪念“十月革命”24周年阅兵式。在莫斯科阅兵方阵前往红场的路上,不少的士兵满脸灰尘、衣着邋遢,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阅兵现场也是比较混乱,由于各种原因分列式的徒步方阵也极不整齐。但苏联军民创造的“一个冬天里的奇迹”。
——引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材料二? 1993年6月8日,美国在华盛顿举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大的一次庆祝胜利阅兵式,即海湾战争胜利阅兵式。当时布什总统亲自致词,检阅参加“沙漠风暴”的有关部队。这次阅兵式持续了近2个小时,有10多万观众观看了阅兵式。
——引自《西海都市报》2009年10月11日《世界阅兵仪式巡礼》
阅后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1年11月苏联莫斯科阅兵式的主要特点。(2分)为什么说苏联军民创造了“一个冬天的奇迹”?(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爆发的原因。(5分)海湾战争的胜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1)特点:准备仓促;场面比较混乱;阅兵方阵不整齐。(2分)
奇迹:当时莫斯科处于德军包围之中,阅兵式虽然仓促,但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打击了德军嚣张气焰。(2分)
(2)原因:伊拉克侵占科威特,导致海湾危机;美国及其他国家在海湾地区的利益遭到损害;国际社会普遍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联合国的授权;客观上美苏关系的缓和。(5分)
影响:加强了美国等北约国家在海湾的控制力。标志着高科技战争登上历史舞台;引起军事技术、观念的革命,提供了现代局部战争的许多新鲜经验和教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影响深远。(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