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梭伦在诗中曾写道:“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既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表明梭伦改革?
①着眼点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②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
③没有触动贵族利益 ④过多地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
[? ]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成书于6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A.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B.隋朝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C.北魏迁都洛阳后,促进当地繁荣
D.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洛阳伽蓝记》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记载北魏首都洛阳佛寺兴衰的地方志,。结合所学,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将都城迁到洛阳,并积极学习汉文化,使洛阳重新繁华起来。A不对,氏族制度主要是在南方得到发展;B不对,隋朝是此后建立;D不对,洛阳当时是北方统治。
点评:推理选择题是指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可采用推演法,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等。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北魏实行三长制的作用是
①有利于推行均田制;?
②使基层行政机构得以完善
③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④助长了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膨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在北魏时期地方上实行了三长制,配合了均田制的推行,也加强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势力,所以表述不正确的是④。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这是因为? (? )
A.推行均田制
B.实行三长制
C.实行俸禄制度,整顿吏治
D.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北魏孝文帝改革使得吏治得以好转。结合所学知识是实行俸禄制度,整顿吏治。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人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完整解读信息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的人一个人家如果是富有的话,等到儿子长大成人后,就跟爹妈分居,(给他娶个媳妇儿)。一个人家如果是贫穷的话,等到儿子长大后,就把他送给人家做女婿。结合所学知识C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