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回到纺车去”是甘地经济思想的中心口号,开展家庭纺织运动成为他的经济自主运动的主要内容。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说明甘地放弃政治斗争,注重经济斗争
B、有利于号召妇女加入民族独立运动
C、是甘地非暴力不合作主张的体现
D、有利于振兴印度经济
2、选择题 某制片公司拍摄一部电影,影片反映的是1915年的上海发生的故事,其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住在西式洋楼里的洋人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埔江上,人力车穿梭在大街上
C.报童在大街上叫喊:“卖报!卖报!
D.大街上张贴着《歌女红牡丹》的电影海报
3、判断题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提出的背景是:
① 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②一战后,英国在印度继续制造宗教矛盾
③英国殖民当局对印度人民的反抗采用镇压和欺骗的策略④印度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判断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二:“不合作”的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纺车运动以抵制英国货物泛滥。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
——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贾·尼赫鲁记述道:“曹里曹拉事件后,我们的运动突然停止,我想国大党的著名领袖差不多全都愤慨,只有甘地例外。……年轻人当然更加激动。”“难道我们必须使三亿多印度人受了关于非暴力行动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后才能前进吗?即令如此,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敢说,我们在警察极度挑衅下还能十分斯斯文文吗?即令我们办得到,但是那些打进我们运动中来的暗探和内奸采取暴力行动或煽动别人从事暴力活动,我们对这种人有什么办法呢?如果这是非暴力运动的惟一条件,那么非暴力的抵抗方法必然失败。”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1)材料一中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实际原因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是什么?“不合作”的范围涉及哪些具体的社会部门或领域?(不得摘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概括“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不得摘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甘地在结束最后一次绝食时向信徒们发表演说)你们不要把你们居住的城市与全国其他地区分隔开来。你们必须在整个印度和巴基斯坦恢复和平……如果我们记住,生命只有一次,那么我们没任何理由相互视为仇敌……愿神使我们大家更加明智……以便印度和整个宇宙幸福繁荣。
——(法)米尼克·拉皮埃尔、(美)拉里·柯林斯《圣雄甘地》
材料二 印度为怀念圣雄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上面用英文和印文铭刻着甘地的教诲:“我希望印度自由强盛,敢于牺牲自己,勇于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每个人应当为自己的家庭牺牲……每个国家应当为全人类牺牲。我期望’天国‘降临尘世。”
材料三 (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它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
——《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甘地追求的目标,体现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对其作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