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33年5月17日,工业复兴法案提交国会。众议院仅作了个别补充,便在一个星期后以325票对76票通过了该议案,虽然个别议员对法案的卡特尔化(注:垄断性企业联合)倾向不满意,而更多的一些议员则不喜欢法案赋予总统和行政当局的独裁式的发放许可证的权力。……6月13日,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参议院终于以46票比39票的接近票数通过,法案立即被送交总统签署。
……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在审理“谢克特兄弟家禽公司诉合众国”案中,以全体一致的判决,裁定《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从而宣判了该法的死刑。
——胡国成《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至清代君臣关系出现的变化。该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一图中君臣关系的变化对国家决策产生的影响。(5分)
(2)材料二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废除对美国社会产生哪些影响?(3分)
(3)材料一、二反映的政治体制有着本质不同,试以文明史观谈谈你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1)变化:君臣之间的等级尊卑愈演愈烈(或皇帝的威权越来越高,官僚地位不断下降)。(2分)实质: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2分)评价: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可能提高决策效率;但强化了君主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决策失误。(6分)
(2)原则:三权分立(权利制约与平衡)。(2分)它的废除,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竞争机制;防止出现独裁,维护权力“制约与平衡”的民主原则。(4分)
(3)认识:政治体制与经济、文化密切相关;政治体制的选择是由不同时代、不同国情决定的。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4分,答出2点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由图可知,丞相由坐着到站着再到跪着,这反映了君臣之间的等级尊卑愈演愈烈(或皇帝的威权越来越高,官僚地位不断下降)。实质: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评价: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可能提高决策效率;但强化了君主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决策失误。
(2)由材料“业复兴法案提交国会……众议院……罗斯福总统……参议院……法案立即被送交总统签署……”等关键信息可知,这体现了美国三权分立(权利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国家工业复兴法》是罗斯福新政在解决经济危机时采用的方式,但是这扩大了总统的行政权,加强了对经济干预。它的废除,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竞争机制;防止出现独裁,维护权力“制约与平衡”的民主原则。
(3)材料一侧重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是专制的表现;而材料二则体现了对权力的制约,是民主的表现。但不管是专制还是民主,都是与这一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有关系的,也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具体的国情。回答本类型的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12分)古代都城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形成的都城文明堪称中华文明的缩影。

比较唐朝长安平面图与北宋东京平面图,提取两项有关唐宋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12分)(答出两种即可,按各自的“信息”和“说明”赋分)
示例一:信息:唐朝长安城市格局规范整齐(或讲究垂直对称等),而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则不十分规范整齐(或不讲究方正规划)。(3分)说明:北宋都城布局是依据河流流向而规划的(或城市格局根据河流流向而形成)。(3分)
示例二:信息:唐朝坊与市分开,商业区固定在特定区域,而北宋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或北宋的坊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3分)说明:北宋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3分)
示例三:信息:唐朝长安城市布局以政治、军事因素为主(或突出政治、军事的功能),商业功能并不突出,而北宋东京的商业、文化功能更突出。(3分)说明: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流行,出现了娱乐的瓦肆、夜市、商业区。(3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是考查中国古代城市的变迁,中国古代城市的变迁的角度是非常多的,但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抓住主流角度,例如,可以从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军事功能的变迁来回答,也可以从“坊与市”的关系的角度来进行解答,切忌角度混乱,一定要抓住主流角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朝长安、北宋东京;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政治、军事的功能增强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30分)家族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层结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河南郑兴家族简况(据《后汉书》整理)

(1)“郑兴家族现象”在东汉豪族中具有普遍性。据材料一,从政治、文化两方面概括郑兴家族的特征,(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类现象的影响。(4分)
材料二 两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迁,使“今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千年土地八百主”,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于是,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
按照宗法制度,在祠堂祭祀中应当按辈分排列祖先的地位。但清代早期,江苏宜兴任氏祠堂家祭的对象,除一族祖先之外,其次即是官员和有钱财的人,再次则是所谓有一善一行的人,最后才是本宗族的一般平民祖先。此类现象并非个例,所以引起了当时卫道之士的批评。
——据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宗法家族制度全面复兴的原因,(6分)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宗法家族制度发生的变化。(2分)
材料三 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研究“1927-1929年中共武装起义与宗族组织”时提出的论证思路:
(3)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三中的哪些结论违背了这一原则?(4分)应怎样修改,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4分)
材料四 1984年11月,国家档案局、教育部和文化部联合发出《关于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修谱、续谱之风在各地悄悄兴起。近二十年尤其是2000年后的近十年中,民间新修族谱大量出版。新修族谱中,妇女也可填名入谱,入继、入赘、改嫁、非婚生子嗣等入谱基本全部放弃了传统“义例”中的严厉规定,基本不再有各宗之间因大小宗、因外娃子嗣的“名分”、因族产祀田归属争得你死我活的现象。地方政府也公开编写某些姓氏谱牒,比如,编《太原王氏》,起因是为了缅、泰华侨的热烈需求,编汾阳郭氏资料是为了郭台铭和富士康。上月河南新郑在中央某大报上登整版“黄帝公祭大典”消息,下面排的是29个本地招商项目。
——据《民间修家谱热调查》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修撰家谱反映出的特点。(4分)指出撰修家谱的社会价值。(2分)
参考答案:
(1)特征:政治上累世高官;文化上通晓儒学。(4分)
影响:东汉豪族将权力与文化不断结合,既有利于弘扬儒学和推动豪族的儒化;(2分)又促使门阀士族制度形成。(2分)
(2)宋代复兴的原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贫富转化迅速;(2分)士族没落、庶族崛起;(2分)科举制进一步发展;程朱理学兴起。(2分)清朝的变化:祭祀中祖先地位的排列,从仅按辈分变为亦重视身份和经济实力。(2分)
(3)有违材料的结论:结论1(2分)、总结论(2分)。分别这样修改,结论1:“起义领导人的家族优势有利于武装起义的发”、总结论:“在中共武装起义过程中,宗族组织是一柄双刃剑”。(2分)
(4)特点:政府引导,民间积极响应;新修族普遍体现出时代进步的新观念,基本摆脱了传统宗法观念的糟粕;某些姓氏族谱趋于功利化。(4分,任答两点即可)
社会价值:有利于保存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有利于传承家族的历史记忆;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传承;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2分,任答一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者也可同等给分)
本题解析:(1)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一信息,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家族势力相关内容。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后任太史中大夫”、“官至大司农”、“任郎官”、“《公羊春秋》”、“《左氏春秋》”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归纳、概括出郑兴家族在政治、文化方面的特征,主要体现在:A.政治上,家族子弟世代为官,而且担任朝廷重要官职;B.文化上,家族子弟通晓儒学,以经学传家。
结合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相关内容,可以这样来认识,郑兴家族这种家族特征所带来的影响:A.积极方面:①东汉豪族将权力与儒家文化不断结合,从而有利于弘扬儒学,并使豪族不断儒化。②通过对儒家纲常伦理、等级尊卑等秩序的推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B.消极方面:家族势力的壮大,促使门阀士族制度的形成,不又不利于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为东汉末年的豪强割据埋下了隐患等。
(2)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二信息,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相关内容——宋代、清朝宗法家族制度。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两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迁”、“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清代早期,兴任氏祠堂家祭的对象,除一族祖先之外,其次即是官员和有钱财的人,最后才是本宗族的一般平民祖先”等,结合所学知识,这样来认识宋代、清朝宗法家族制度的变化:A.宋代宗法家族制度全面复兴的原因:①经济上:a.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土地买卖频繁,贫富转化迅速;b.士族没落、庶族不断崛起。②文化上:a.科举制进一步发展;b.程朱理学兴起。B.清朝宗法家族制度的变化:祭祀中祖先地位的排列发生了变化,即从仅按辈分变为亦重视身份和经济实力,从中可以看出,这是清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3)根据题干要求及材三信息,本题考查对历史研究“历史结论与史实的衔接”的认识。仔细阅读材料三相关信息,在历史研究中,应该秉承“一份材料一份结论”理念,可知:A.结论1违背了此理念,结论1所在的材料,无从体现“阶级斗争”。结论1可以这样修改:“起义领导人的家族优势有利于武装起义的发动”。B.总结论违背了此理念。纵观材料信息,比较全面认识三个结论,可知,家族宗族势力在武装起义中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总结论可以这样修改:“在中共武装起义过程中,宗族组织是一柄双刃剑”等。
(4)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四信息,本题考查现代中国改革开放后修撰家谱相关内容。根据材料四关键信息“国家档案局、教育部和文化部联合发出”、“基本全部放弃了传统‘义例’中的严厉规定”、“地方政府也公开编写某些姓氏谱牒,招商项目”等,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中国改革开放后修撰家谱所呈现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A.政府主动引导,民间积极响应;B.新修族谱基本上摈弃了传统宗法观念的一些糟粕;C.新修族谱普遍体现出了时代进步的新观念;D.公开编写某些姓氏族谱趋于功利化,成为了招商引资、开办旅游项目的附庸等。
家谱的撰修,客观上带来了系列社会意义,可以这样来认识:A.族谱作为历史研究的史料,族谱的及时修撰,从有利于保存重要史料;B.有利于传承家族的历史记忆,弘扬家族文化,敬祖敬宗;C.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D.弘扬家族文化,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度及其影响;历史研究·历史研究的方法·“一份材料一份结论”(课标外)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一评价主要是指( )
A.汉初郡国并行制
B.重用侍从以削弱相权
C.汉代实行察举制
D.汉武帝颁布“推恩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