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最初的电话并没有拨号盘,所有的通话都是通过接线员进行,由接线员将通话人接上正确的线路。拨号盘始于20世纪初,当时马萨诸塞州流行麻疹,一位内科医生因担心一旦接线员病倒造成全城电话瘫痪而提起的。电话发明后的几十年里,围绕着电话的经营、技术等问题,大量的专利被申请,干电池的应用缩小了电话的体积,装载线圈的应用减少了长距离传输的信号损失。1906年,Lee De发明了电子试管,它的扩音功能领导了电话服务的方向。后来贝尔屯话实验室据此制成了电子三极管,这项研究具有重大意义。1948年7月1日,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发明了晶体管。这不仅仅对于电话发展有重大意义,对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其后几十年里,又有大量新技术出现,例如集成电路的生产和光纤的应用,这些都对通信系统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部分区县还在使用干电池为动力,没有拨号盘的手摇电话机。
——摘编自《电话的故事》等
材料二?高昂的国际电话费往往令商家苦恼万分。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国际网络电话似乎是其中的答案。然而,须注意的是,国际网络电话的可靠性往往较低,而且面临诸多的法律问题。“国际网络电话”是一种透过国际互联网络传输信息的电信服务,一切在电话线上可完成的电信工作,如电话、传真、留言信箱及手写白板等,国际网络电话都可一一办到。
——《互联网电话——发展之路尚漫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电话出现的相关时代背景,并简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中外电话技术的发展。(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互联网电话的特点。(8分)
(3)根据以上材料中关于电话发展的历史,分析电话对人们生活的影响。(5分)
参考答案:
(1)背景:近代科学革命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世界各地交流进一步加深。(6分)
简述:世界电话领域先后出现了拨号盘、干电池、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光纤等大量技术;中国电话技术发展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数十年。(6分)
(2)特点:通讯费用低廉;方便快捷;可靠性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8分)
(3)影响: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方式,使人们的生活空间更加广阔;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5分,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1)根据材料一种的时间“20世纪初,”“1948年7月1日,”不难判断跟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关,当然电话的发明密切了各地的联系,所以它的出现本身是各地联系交流的需要的结果。关于中外电话技术的发展问题,材料中找出即可,拨号盘始于20世纪初---干电池的应用---电子试管---电子三极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的生产和光纤的应用,“不过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部分区县还在使用干电池为动力,没有拨号盘的手摇电话机。”,可见中国落后于世界。
(2)根据材料二可知原来电话费昂贵,国际网络电话的可靠性往往较低,而且面临诸多的法律问题。总之不方便。那么互联网电话都克服了这些缺点,可知国际互联网的优点是通讯费用低廉;方便快捷;可靠性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3)回答影响注意可以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首先是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方式,联系更加快捷便利;其次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甚至思想观念,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获得迅猛发展。为这一发展提供根本推动力的是
A.信息技术的发展
B.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C.跨国公司的扩展
D.发展中国家发展壮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获得迅猛发展。原因: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根本原因);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两极格局的瓦解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推动世界经济向经济全球化发展;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础。因此ABCD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是根本推动力应是选A.
点评:因果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中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型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察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09年1月上海市虹口区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的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问题(11分)
(1)说明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体现在哪里?(3分)
(2)中国人“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表现在哪里?(4分)
(3)你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在这一进程的遭遇?(2分)
(4)从“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1)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等。(3)一方面中国遭受了巨大的屈辱的灾难;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逐步觉醒;同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4)落后就要挨打、不能闭关锁国、要积极学习外国先进事物、自强不息等。
本题解析: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体现可以从战争本身及战后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中概况;中国人“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表现在学习西方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正确看待中国在这一进程中的遭遇要一分为二;启示的回答从正反两方面得出。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下列四个选项分别是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其中1914-1918年应是 ?
A.4.6个
B.3个
C.2.5个
D.0.55个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14-1918年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被称作“黄金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应该是上述四个时间段中最多的,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读“文革”时期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亿美元),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 进出口贸易总额
| 比较
|
1969年
| 40.3
| 比1966年下降12.6%
|
1973年
| 100
| 比1972年增长74.2%
|
A.中国经济实现了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B.国内政局、政策影响进出口贸易变化
C.国内经济持续发展推动进出口贸易增长D.中美建交影响1973年进出口贸易变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中表格数据中不能提供我国经济是否是外向型,表格中的数据是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是单独的出口贸易的金额,所以A项错误。1969年至1973年中国的经济不是持续发展的,因为文革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很大的破坏作用,所以C项错误。中美建交于1979年,所以D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