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可知这个学派十分关注民生,正是儒家思想的民本思想,所以本题选A,B、C、D三项与材料所表达的意思不吻合,所以不选。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孔子整理编订的“六经”不包括(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孔子整理编订的“六经”是《诗》、《春秋》《乐》、《礼》《易》不包括《论语》,所以D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材料中,朱熹所说的是
A.心即理
B.“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
C.“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D.一概反对人的欲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对历史概念(程朱理学)准确理解。本题考查对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解。由材料可知,朱熹认为“饥而食渴而饮”是正当的欲望,并不反对。故D项错误。他又认为“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所以天理何人欲(私欲)的根本区别是是否符合“礼”,私欲B项错误。而A项是心学。故选C项,私欲就是超出“礼”的不正当的欲望。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某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 )
①儒家 ②道家 ③墨家 ④法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是指儒家“仁”,“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足矣”是指道家的“无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是指墨家的“节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二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