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北魏均田制规定: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耕牛1头授田30亩,限4头牛。其主要影响是
A.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
B.使劳力与田业相结合促进农业生产
C.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D.保留着豪强特权人士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主要阐述的是贵族官僚的一种特权——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这使土地集中到贵族官僚手中,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题干没有强调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和劳力与田业相结合的情况,A错。答案为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土地制度的演变。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早期农村聚落采取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生活方式的根本原因是………
A.土地较少
B.生产力低下
C.血缘关系
D.共同劳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原始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原始人群不得不采用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和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分配方式,所以答案选B,A项说法错误, C项与此无关,D是其生产的特点。
考点: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
点评:生产关系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也就是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归谁所有,归谁支配;②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③由以上两方面决定的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在这三方面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由此可以得出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集体生产、平均分配。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何者不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内容?
A.部落已形成,并开始了农业的生活
B.知道饲养家畜,制作陶器
C.地址分布很广,以黄河流域最普遍
D.房屋以「半地穴」式为多
E.主要的农作物是黍、麦
参考答案:E
本题解析:殷商才出现麦作。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中国的对外关系,经历了由开放到闭关,由被迫开放到主动开放的过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下列四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2.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的丝茶大量出口,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3.新中国成立初,执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这一方针的内容是
A.《史记·食货志》
B.《齐民要术》
C.《梦溪笔谈》
D.《农政全书》
E.西方资本主义市场开放
F.中国商品经济发达
G.中国丝茶质优价低
H.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I.不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G.不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只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同各国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参考答案:1. D
2. D
3.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问题的分析能力。
第一小题,A项中《史记·食货志》详细记载了我国历代的人口数量,耕地面积,粮食总产和单产数量等统计数据,也记述了我国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财政赋税制度的演变;B项中《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C项中《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D中《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故选D。
第二小题,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中国也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题干中“大量出口”这以关键词正是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证明,故选D。
第三题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回忆教材知识可知“另起炉灶”是指同各国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关于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有
①商业产生——商朝
②工商食官——周朝
③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春秋战国
④长安、洛阳、扬州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隋唐
A.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