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源头 ”才是本题的题眼,“源头 ”当然是很久远的制度了,在本题中只有A.宗法制才能让人产生“家国一体”的观念,同时,也只有A能谈得上是“源头级别”的制度,所以本题答案是A.宗法制。另外,BCD都是有宗法制所衍生的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吕氏春秋·慎势》:“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上述材料说明宗法制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联系史实可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其推行的目的就是“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而这里材料中的“如不施行先王之法,则诸侯失位则天下乱”从而导致社会秩序混乱,这里的“先王之法”即嫡长子继承制。而“大夫无等则朝堂乱”中的“大夫”作为西周贵族的代称,如果贵族没有等级区分则会造成社会无序,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的作用主要在于两点。其一,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其二,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西周时期,周王娶了王后,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妃,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王后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妃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周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 ( )
A.女儿
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按照西周宗法制规定,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即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材料中妃所生儿子都不是嫡子,排除其继承权,拥有继承权的只有王后为他生的二儿子,答案为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嫡长子继承制的认识和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灵活应用。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选官制度,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西周、汉代与唐代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问题:(10分)
(1)按示例填写表格。(3分)
(2)简要评述汉、唐的选官制度。(7分)
参考答案:(1)答案1:回答符合史实。f6分)
①世卿世禄制;②推举制:⑤考试成绩
其他答案。(0分)
(2)论据(4分)
答案l:能全面评述两种选官制度的利弊得失。(4分)
?就推举制而言,推荐者若出于公心,举贤不避亲,也能选拔到优秀的人才,但它容易使推举人与被推举人之间结成特殊的施思、报恩关系。就科举制而言,普通士人原则上皆可参加考试,扩大了统治基础,但若考试内容不恰当,也不能反映出真才实学。
答案2:单方面评述两种选官制度的利或弊。(2分)
其他答案。(0分)
组织(2分)
答案l:叙述连贯成结构。(2分)
答案2;叙述较连贯。(1分)
其他答案:罗列论据.(0分)
本题解析:(1)准确真写相关选官制度名称及选官标准。
(2)评述选用史实准确、全面;利弊兼顾;答案组织连贯、简洁。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唐太宗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乎?”(《贞观政要》)此材料反映了唐太宗:
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B.革新政治
C.兴科举以儒为师
D.“存百姓”的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古代中国的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