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不包括? (? )
A.推动两伊战争等重大地区冲突的公正、合理的解决
B.重视维和领域的工作,派军队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C.参与裁军问题的审议和谈判工作
D.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承诺人民币不贬值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为缓解东盟经济危机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的表现,不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作为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的第一个国家是俄罗斯。中俄两国的关系用“复杂多变”来概括绝不过分。一个高水平、强有力的中俄关系,不仅符合中俄双方利益,也是维护国际战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

材料一 康熙帝运用军事和外交双重手段,迫使俄国接受中国的谈判建议。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二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两年后……1920年5月决定建立莫斯科东方大学……瞿秋白、刘少奇、任弼时……等首批去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东方大学中国部改名为孙逸仙大学,又叫中山大学。——宋健《百年接力留学潮》
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我们这一代也读了很多俄罗斯文学的经典作品。我年轻时就读过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文学巨匠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俄罗斯文学的魅力。中俄两国文化交流有着深厚基础。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演讲
材料三 经历了两国关系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之后,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和中国在苏联解体后都成熟起来了,双方都很现实,在普遍使用的国际关系准则基础上建立起“君子之交”。——李凤林《中苏关系的历史与中俄关系的未来》
(1)指出康熙帝如何运用军事手段迫使俄国政府接受中国的谈判建议?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历史意义。
(2)据所学知识回答,俄国十月革命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留学生(知识分子)产生了什么影响?请指出习主席提及的托尔斯泰最重要的三部长篇代表作。并概括托尔斯泰对俄国文学的影响。
(3)分别简述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大起大落”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试举一例中俄两国始创的体现“君子之交 ”的新型国际关系组织,为什么说该组织的成立是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
参考答案:
(1)康熙帝分别命令都统彭春、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迫使俄国接受中国的谈判建议。
意义:《尼布楚条约》是两国经过平等协商而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维护了边界一百七十多年的稳定。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而不是“大清”这一朝号,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2)中国留学生(知识分子)倾向俄国和社会主义;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影响: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顶峰。
(3)主要影响:大起:有利于新中国的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实行;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大落:成为国民经济三年困难的原因之一;反修防修,意识形态领域掀起阶级斗争;中国建设缺少外援。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进程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题解析:本题依托历史知识考查“中俄关系”。回答时主要结合所学知识并调用材料有效信息综合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对周恩来说:“过去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也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超越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上述材料中的“共同利益”主要指的是
A.缓和台湾海峡紧张局势
B.对付苏联的威胁
C.对付7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
D.结束越南战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4、(2009年4月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10抵达泰国海滨城市帕塔亚,准备出席原定于11 开始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由于泰国国内局势原因,泰国政府决定推迟会议,另择日期举行。虽然会议未能如期举行,中方仍愿向东盟国家介绍中方对加强中国一东盟合作的设想和建议。这充分表明
①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营造和谐的国际环境②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推动地区和平与发展③中国综合国力空前强大,已经担当起领导亚洲的重任④中国顺应世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放眼未来?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国总理应邀参加东盟会议无法说明已经担当起领导亚洲的重任,况且,中国一直致力于发展和多个国家的平等友好关系,根本没有领导亚洲的计划,因此可以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新中国建立后,为什么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用史实说明帝国主义孤立中国政策是怎样的破产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正值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和激烈斗争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积极推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对新中国顽固地坚持敌对立场,严重威胁着中国与亚洲的和平与安全;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我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过程: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凡愿意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中国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建国后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49年底,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双方在正式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时,新中国还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0年代中期,我国先后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国际影响进一步扩大;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之后,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国际上掀起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政策彻底破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