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须是认得个仁,又将身体验之,方真个知得这担子重,真个是难。世间有两种:有一种全不知者,固全无摸索处;又有一种知得仁之道如此大,而不肯以身任之者。今自家全不曾担者,如何知得他重与不重。所以学不贵徒说,须要实去验而行之,方知。”
----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五》
材料二
革命之建设所以无成,而破坏之后国事更因之以日非也。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与革命初衷大相违背者,……然而吾党之士,于革命宗旨、革命方略亦难免有信仰不笃、奉行不力之咎也,而其所以然者,非尽关乎功成利达而移心,实多思想错误而懈志。
此思想之错误为何?即“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说也。此说始于傅说对武丁之言,由是数千来深于中国之人心,已成牢不可破矣。故予之建设计划,一一皆为此说所打消也。
……国民!国民!究成何心?不能乎?不行乎?不知乎?吾知其非不能也,不行也;亦非不行也,不知也。倘能知之,则建设事业亦不过如反掌折枝耳。
----孙中山《建国方略》自序(民国七年十二月)
材料三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许多理论是错误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错误。所谓实践是真理的标准,所谓“生活、实践底观点,应该是认识论底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理由就在这个地方。
----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7月)
⑴据材料分别概括朱熹、孙中山、毛泽东关于知行关系的主要观点。(6分)
⑵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知行学说提出的原因。此后,孙中山在“知”的方面有了怎样的发展?(8分)
⑶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知行学说提出的背景。此后八年间,毛泽东是如何“行”的?(10分)
⑷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毛泽东与朱熹提出的知行学说在出发点上的差异。(4分)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我国近代前期民族企业发展状况表
时间
| 创建企业(家)
| 投资总额(万元)
|
厂数
| 年均增长率
| 数额
| 年均增长
|
1872~1894年
| 53
| 2%
| 470.4
| 21.4
|
1895~1900年
| 104
| 17%
| 2300
| 383.3
|
1901~1911年
| 326
| 30%
| 8620
| 783.7
|
1912~1919年
| 470
| 60%
| 9500
| 1187.5
|
材料二? 1914年,农商部发给华胜有限公司的采矿执照图

材料三?一战期间,我国创办的主要民族企业图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粉出口增长表

(1914-1919)
材料五? 1922~1925年,中国纺织业发展状况表
年代
| 纱锭数(枚)
| 占全国纱锭数百分比(华商+外商=100%)
|
1922年
| 1,506,634
| 63.1
|
1924年
| 1,750,498
| 59.7
|
1925年
| 1,866,232
| 55.9
|
……1921年至1922年两年内,日本在上海新设纺织公司六个,在青岛新设三个……。1919年,日本在华纱厂的纱锭数为332922枚,1922年增至621828枚,1925年更增至1268176枚。……在商品倾销方面,帝国主义对华贸易总值,如果以1913年为100,大战期间最低的1915年为79.7。但大战一结束,1919年立即增加到113.6,1922年激增到165.8。
——引自胡华主编《中国革命史讲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前期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状况。(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分析形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有哪些?(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一战期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2分)
(4)根据所学的知识和一战期间的国际形势,分析材料四中中国面粉业由战前的进口为主变为出口为主的主要原因。(2分)
(5)材料五反映了哪些现象?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5分)
3、判断题 阅读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资料生产比例变化图,其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近代中国消费资料工业稳步增长
B.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但工业布局不合理
C.近代中国工业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D.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4、判断题 下图所示是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示意图,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B.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友好团结合作
C.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
D.中国国际威望的进一步提高
5、判断题 右图反映的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曾经实行的“陶片放逐法”,

其中正确的是:①伯利克里时期开始推行?②由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民
主威胁者命运 ③易导致权力滥用或误用 ④被流放者财产不受侵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