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内容说明了明清时期“士”与“商”紧密融合在一起,这是对中国传统的四民秩序的一个重大变革,答案选B,A C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明清社会的实际状态。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第 80 章)描绘的是(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3年9月7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图2),这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尽管“丝绸之路经济带”目前来看还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构想,但这一构想思维开阔,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深远意义,不断引来各方广泛关注和热议。
图1
图2
请你参考与图1相关的历史知识,从不同角度推介“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构想。(要求:结合历史,至少两个角度,表述简洁清晰)
参考答案:(1)政治意义:张骞奉命出使西域,体现了西汉王朝“大一统”政治理想,加强了对匈奴等西域少数民族区域的管理与交流;“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中国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增强中外政治互信,提高国家战略安全,扩大中国国际影响。(6分)
(2)经济意义:西汉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原汉族与西域少数民族以及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区的经济交往,推动了西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开发,并带动了沿线国家城镇的繁荣。“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进一步加快中国西部的开发;有利于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实现互惠互利和共同繁荣;有利于中国产品拓宽国际市场和中国企业“走出去”。(6分)
(3)文化交流意义: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原汉族与西域少数民族以及东西方文化间交流与融合;新时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有利于沿线地区文化的传承、交流、发展、重塑,并促进旅游事业的大发展。(6分)
说明:答出两个角度即可。
本题解析:这一题要求“参考与图1相关的历史知识”,即是根据古代丝绸之路的相关历史知识,来与今天习主席所提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构想进行古今的对比,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和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异曲同工之处,具有相似的积极意义。所以可以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等角度去分别思考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和现代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成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即可。根据题目要求只要回答两个方面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汉代丝绸之路;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英国历史上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农业革命、商业革命,不仅为英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城市化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廉价劳动力。1750年,英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0%,1801年增加到33.8%,1851年上升到50.2%。而农村人口则从一个半世纪前的70%降至49.8%。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
——摘自纪晓岚《英国城市化历史过程分析与启示》
材料三 英国国会1836年批准建设新铁路,到1855年其铁路总里程已达12960公里。 运河方面,自从1761年开凿第一条运河,到1842年,英国已修建了3960公里的人工运河,曼彻斯特、伯明翰成了著名的运河枢纽;交通运输业的发达极大地加强了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使处于这些交通枢纽的地区迅速成为集商贸、工业和服务业为一体的城市或城镇。
材料四 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阶段……沿海的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城市不仅在城市规模上迅速扩张,而且其工业化进程也较迅速。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甚至不处在工业化进程之列。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发展呈现出来的特点。(3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3分)并结合材料三概括其原因。(3分)
(3)依据材料四,指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突出特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城市化有怎样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4分)(1)城市大量出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出现了街市。(3 分)
(2)城市化是一个突变的过程;近代城市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伴随着工业革命,英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进程完成,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3 分)
原因:农业革命、商业革命、工业革命、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3 分,任答三点给全分)
(3)特点:城市化发展不平衡(沿海与中西部差距大)(1分) 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工业的出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2分,任答两点给全分)
(4)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2分,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本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难度小,材料中不要从三个层面说明城市特点:一是 数量;二是功能;三是结构;第二问难度中等考查近代西方影响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因素。第三问考查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和影响城市化的原因。
考点 :城市化
点评 :本题将宋代城市和近代西方和近代中国的城市化结合起来考查,立意较为新颖。在历史题中,综合性较强,要求对相关知识准确识记。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关于我国陶瓷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陶器的发明
B.东汉晚期烧出了成熟的青瓷
C.隋唐时期景德镇成为瓷都
D.元代开始进入了彩瓷生产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陶瓷技术知识的再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景德镇成为瓷都应该在宋朝以后。其它选项都是对的。所以不正确的选C。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中国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