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明清之际,统治者仍然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排除D;重农抑商政策不会导致上述思想的出现,故排除B;黄宗羲不是经商者,故上述主张不是其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故排除A;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领域里就表现为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儒家经典强调统治者好礼、好义、好信,结合所学能判断出这是儒家的仁政思想的精华所以本题选D,A、B、C材料中没有体现,故不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仁政。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王夫之认为,不能离人而别有天,不能离欲而别有理,“随处见人欲,即随处是天理”,“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这一主张
A.反对“理”是世界本原的思想主张
B.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
C.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
D.将满足“欲望”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教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王夫之强调“理”“欲”的一致性,明确反对将“天理”与“人欲”对立的 “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AB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 项说法错误。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王夫之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万历十五年》写道:“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李贽成为近代中国进步思想的先声
B.李贽的思想未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统治地位
C.李贽的悲剧是当时时代和社会环境的结果
D.李贽对现实的批判引起统治者的不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读题干材料:“李贽的悲剧”指什么?前文说的明白,李贽“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是“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原因呢?前文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材料大概意思是:李贽思想影响有限,即李贽思想影响有限=个人悲剧。材料阐释的是社会环境与个人前途命运的关系。即其个人悲剧是时代造成的。C.李贽的悲剧是当时时代和社会环境的结果,符合题意。综上,故,正确答案选C;而其余AB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材料解读“最准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卷《王安石变法》高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