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原创)2013年5月27日,一场名为“追寻时光印记”的老物件展览在重庆大剧院拉开序幕,3000多件老物件让我们感受到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生活变迁。下列物件与20世纪70年代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是
A.个人电脑
B.长袍马褂
C.粮票、布票
D.移动电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粮票、布票恰恰是这一体制的表现。而提出进行这一体制的改革是在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中,促进了国家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举措是(?)
A.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B.逐步建立了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C.坚持和加强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健全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新时期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审议和决定全国和地方的事项,选举和决定各级政权的领导成员,行使对各级政府和法院、检察院的监督权力,人民代表广泛听取人民意见,反映人民的呼声和愿望.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了国家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在介绍诸子百家的学派时,批判其中一家宣扬了阶级社会中不可能出现的不分阶级的情感。请推测批判的对象及其学说是
A.孔子的“仁”
B.孟子的仁政学说
C.墨子的兼爱
D.庄子的齐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仁”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孟子的仁政学说是指民本思想;兼爱是墨子针对儒家的“爱有等差”的说法,主要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齐物也即齐同物论,也就是消除各派对天下万物所作的不同评论。因此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53年12月,周恩来提出的,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基本准则的是(?)
A.非集团不结盟原则
B.公平竞争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分权与制衡原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周总理1953年12月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后来“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必备条件和基础,它构成了核心部分;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贯彻五项基本原则的保证;平等互利是实现共处的条件;和平共处则是出发点和必然结果。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上述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并共同倡议将它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A.非集团不结盟原则是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倡导,? B.公平竞争原则与题干无关,D. 分权与制衡原则一般是指西方国家民主制度遵循的原则。
点评:新中国成立仅四年就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首倡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国际风云变化的考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当今公认的现代国际法和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某电视剧有一庆典场景:领导人宣布“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所说的“伟大胜利”指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
C.对手工业改造的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可知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