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西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分封的诸王享有治理诸侯国的权力,但是也应该有出兵勤王的义务。周幽王昏庸,为博得褒姒一笑,居然乱用此制度,最终导致亡国。故选A。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相连的西周时期实行的另一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强调血缘关系,与材料不符;郡县制是秦朝以后在国家范围内实行的制度;王位世袭制是指的王位的继承制度,与材料中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关。因此ACD均错
考点:分封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今人要了解和研究夏代的社会状况,不能借助于
A.《史记》等文献记载
B.夏代遗址的考古发掘
C.夏代的文字材料
D.当时的青铜器等器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史料价值的高低遵循实物材料高于文字材料价值的原则,尤其是考古史料的价值最高,当然文字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作为重要史料加以运用, A B D三项均可作为了解和研究夏代的社会状况的重要史料,但夏代文字至今没有被破译,所以目前不可能通过C项了解夏代历史,答案选C。
考点:史料的价值
点评:新课标高考中较原有的高考模式增加了基础历史理论知识的考查,较常见的有①不同历史观的辨析,例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阶级斗争史观和社会史观等史观的考查;②史料与史学观点之间的关系;③不同史料的价值比较,如文字史料,实物史料以及考古发现等;④以及对史料的解读等信息,今后的高考还将进一步强化基本史学知识的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
A.郡县制度
B.统一货币
C.监察制度
D.三公九卿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任,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雅典民主制度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当时的
A.天然的阻隔
B.小国寡民体制
C.城邦间的矛盾
D.奴隶制度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国寡民体制是雅典实行直接民主政治的重要原因,有利于公民直接参政议政,因此选B.
考点:雅典民主制度
点评:古代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对政治的影响:半岛上重峦叠嶂和海洋的天然阻隔,又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有助于政治上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正是这种小国寡民的城邦才有条件建立那种公民参与的民主政治,而且极不容易形成专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十二铜表法》第9表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该条款体现了
A.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B.审判程序保障了所有人的权益
C.制定法律的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
D.所有人都得到了成文法的保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分析,体现了A项。其余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观念。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