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清朝道光年间,湖州(在今浙江)城乡出现了一股买丝贩丝热。据《南浔丝市行》记载:“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以下对诗文反映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鸦片战争后江浙地区成为外商原料产地 ②开埠后中国丝织业得到发展 ③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④中国社会第一次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2、判断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不同的区域集团遍布全球,其中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
①欧洲联盟 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③北美自由贸易区 ④东南亚国家联盟
[? ]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判断题 《中国大趋势》的作者之一多丽丝·奈斯比特认为: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所左右的思维模式。西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他们只能通过达成共识来实施政策,而中国一直在进行长期的战略计划、规划。这段话表明丽丝·奈斯比特(?)
A.肯定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的优势
B.认为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具有积极作用
C.称赞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认为中西方制度都适合了自己的国情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哲学家们在晚周(注:春秋战国)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泊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注: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与人书二十五》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晚周时期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6分)
(2)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5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背景。(9分)
(4)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历经2000多年,虽多次经受冲击,但仍流传至今。根据你所学知识,试分析其原因。(6分)
5、判断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材料二? 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的异同。(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8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