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6-26 10:17:41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A错误;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和决策机构,只是供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C错误;D也与史实不符;故选B。 考点:明朝的内阁制度。 点评: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制的主要区别: (1)性质不同:前者是封建制度的产物,后者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2)权力不同:前者只有提供意见,后来有票拟的权力,但没有决策权和行政权,决策权和行政权掌握在君主手里;后者是直接的权力机构,掌握实际的行政权。 (3)作用不同:前者只是顾问和内侍机构;后者与首相共进退,共同掌握行政权,处理国家大事。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26分)户籍管理或人口迁移政策是不同时期时代特征的反映,户籍是国家统计人口的重要渠道,迁徙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平与正义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里中钱粮、差役、公务,俱有专人督责。”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外出,出门须持有官府发给的路引(通行证)。 ——中、国全史 材料二 1662年英国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凡擅自变更住所之人,都应被迁回其法定住所所在地的教区。1795年和1 846年的贫民迁移法实际上已经取消了对劳动力迁徒的限制。 ——丰华琴:《英国工业化时期的济贫政策与人口迁移运动》 材料三 1958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 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渐全面放宽大中小城市户籍政策,鼓励人口转移到大中小城市。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8分) (2)材料二中英国人口管理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为什么要取消对劳动力迁徙的限制。(8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分别指出我国50年代“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和近年来放宽农村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10分)
参考答案:(1)特点:按照职业分为不同类型;是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兵役的依据;有专人管理;禁止随意迁徙。(每点2分,任意两点得满分4分) 原因:小农经济的内在需要;维护社会治安遏制地方割据的需要(或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重农抑商政策的需要;保障农业劳动力的需要;征收赋税、徭役、兵役的需要(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兵役的主要承担者)。(每点2分,任意两点得满分4分) (2)变化:从严禁流动到允许自由迁徙。(4分) 原因: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公民自由迁徙的权利得到保证;工业革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限制人口流动不利于经济发展;启蒙运动使天赋人权(自由、民主)思想广泛传播。(每点2分,任意两点得满分4分) (3)50年代:受苏联模式城乡二元体制影响;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需要;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农业集体化需要;保障城市粮食供应。(每点2分,任意两点得满分4分) 近年来: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城市化的推动;工业化的需要;改革城乡二元体制,保障农民权利。(每点2分,任意三点得满分6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材料说明古代户籍制度按照职业分为不同类型;“里中钱粮、差役、公务,俱有专人督责。”说明户籍是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兵役的依据;“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外出,出门须持有官府发给的路引(通行证)”。说明禁止随意迁徙。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形成原因要从维护封建统治、国家经济政策、小农经济特点等方面分析。 (2)“1662年英国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凡擅自变更住所之人,都应被迁回其法定住所所在地的教区”。材料说明严禁人口流动。“1795年和1 846年的贫民迁移法实际上已经取消了对劳动力迁徒的限制”。材料说明允许自由迁徙。概括材料可知英国人口管理政策变化,从严禁流动到允许自由迁徙。英国取消对劳动力迁徙的限制的原因要结合英国近代以来民主政治、工业革命、思想解放等方面分析。 (3)我国50年代“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和近年来放宽农村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要结合历史阶段特征,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浪潮、保护农民权益等角度分析。20世纪50年代,我国受苏联模式城乡二元体制影响,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需要,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农业集体化需要和保障城市粮食供应,因此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近年来,受到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城市化的推动,工业化的需要,需要改革城乡二元体制,保障农民权利,因此放宽农村人口迁移。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户籍制度;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英国人口管理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雅典民主制达到顶峰时的执政官是 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柏拉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的三个阶段:奠基: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顶峰: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期”。因此选C。 考点:希腊民主政治 点评:本讲重点是古代雅典民主制形成的条件以及内容、特点与作用,在复习中可以比较中西方早期政治差异及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材料反映了郡县制的好处和深远的影响。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因此选择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建立·郡县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明代规定儒生按照不同的品级可免除不同的丁、粮和杂役,即“免于编氓之役,不受侵于里胥”此规定
A.从经济方面支持了科举制度
B.是广大农民乐于接受的税收方式
C.有利于促进土地私有制发展
D.废除了封建人身和劳役依附关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代规定“儒生”按照不同的品级可免除不同的丁、粮和杂役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此规定是在从经济方面支持了科举制度,而其他三个选项则是和材料毫无关系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的科举制度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