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50年7月,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当时简化汉字的出发点可能是:
A.有利于扫盲,普及文化
B.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清算
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工业区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和欧洲,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和宗教改革
B.“罢黜百家”和文艺复兴
C.“罢黜百家”和启蒙运动
D.“百家争鸣”和智者运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指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欧洲的古希腊时期,符合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特征的是D项“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宗教改革是在16世纪开展, “罢黜百家”是在西汉武帝时期,文艺复兴是在14、15世纪开展,启蒙运动是在17、18世纪开展,因此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政协会议
B.中共八大
C.亚非会议
D.香港回归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
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四个论述中第四项论述不正确,理学,王阳明的心学是在明朝的中晚期才开始出现并传播开来的,虽说明末清初传播极广,弟子众多,但官方科举考试还是采用的朱陆的理学。其实心学是在理学的基础上进行改变,加入了佛教禅宗的一些教义。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次会议应该是
A.日内瓦国际会议
B.亚非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干关键词为“菲律宾、去时是敌人,回来时是朋友”,可见中国当时与第三世界国家先有矛盾后化解,只有万隆会议符合题意。在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背景下,1955 年万隆会议召开,会上有很多国家在帝国主义煽动下敌视新中国,攻击共产主义。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周恩来未参加C、D 两项的两次会议,排除;A 项是世界五大国为了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而召开的会议,不符合材料的信息,排除。故选B。
点评:1955年4月18日--24日,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这是亚非地区举行的没有殖民主义者参加的第一次历史盛会。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总理在大会发言,阐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政策,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各国普遍接受,为会议成功奠定了基础。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