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材料题:(26分)
材料一? 17世纪至19世纪,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尽管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作出突出贡献。
(1)材料一中英、美、法、德在近代以法律条文或宪法的形式确立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请用史实加以说明。(8分)
(2)材料一中英、美、德三国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所呈现的特点各异”,请简单说明。(6分)
(3)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具体内容?(12分)
参考答案:
(1)英《权利法案》,美1787年宪法,
德1871 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
(2)英国以议会权力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
美国三权分立为原则的民主共和国
德国据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的君主立宪制
(3)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略
民权主义:略
民生主义:略
本题解析:
(1)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不仅用暴力的形式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且还采用了法律的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确立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联系所学史实,列举出英美德法四国颁布的法律文献。
(2)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英、法、美、德等欧美主要大国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美国——总统制共和制,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德意志帝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实权。
(3)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联系教材相关知识,阐述三民主义的具体内涵:民族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主支持清朝封建统治;
民权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点评:关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要重点掌握英、美、法、德代议制确立颁布的法律文件、政体,掌握它们各自的确立过程及影响;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进步性及局限性;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把握各种政体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不同模式的特点,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对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
A.格物致知
B.天人感应
C.克己复礼
D.经世致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 可知符合南宋朱熹学说的“格物致知”观点,认为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故选A。B项天人感应是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朱熹的观点;C项是孔子的观点;D项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主张。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图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 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B.“双百”方针的落实
C.中共八大决策的实施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表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图表中1952-1956年公有制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私有制逐渐下降,说明是三大改造的进行,故本题选择A项。B、C和D均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不包括(?)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多边合作政策? D 一大片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主要包括“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所以C D两项不包括其中符合题意要求,答案选C D。
点评:新中国的外交方针的内容是高考中的常考点,主要涉及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内容比较:
(1)“另起炉灶” 即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即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3) “一边倒” 即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中国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当然在具体考查中还会涉及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亲躬自断之。?
------清.康熙帝
材料二?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材料三?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政治体制的特点并指出其弊端。(4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4分)
(3)据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怎样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什么?(3分)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1)特点:皇权至上。(2分)
弊端:容易产生腐败;阻碍社会进步。(2分)
(2)革命性和民主性: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民主共和制。(4分)
(3)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2分)根本目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1分)
(4)认识:从专制到民主;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完善;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们才能当家作主。(3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