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49年1月5日至8日,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6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通过会议磋商后,宣布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2月,阿尔巴尼亚加入经济互助委员会。1956~1961年,中国以观察员的身份列席经济互助委员会的例行会议。材料反映出?
A.社会主义阵营意见不一
B.苏联抵制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C.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经济对抗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新中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到1956年才作为观察员列席经济互助委员会的例行会议,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处于西方国家的封锁之下,应有意愿加入,但到1956年末能如愿,而经互会实际上是苏联经济模式的扩大,是在苏联的控制之下,说明可能是苏联排斥抵制中国加入而导致的结果,所以B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为漫画《无人理睬》。它所提示的本质问题是

A.日本是一个岛国,势力并不弱小
B.曰本不是联合国的创始国
C.日本与亚洲邻国的社会制度不同
D.日本歪曲侵略历史,违背联合国宪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图表,提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漫画中的“歪曲历史”、“亚洲邻国”等词,可以判断日本要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遭到亚洲各国的反对,其背后的原因是日本歪曲历史。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东西方之间对立的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B.共产党情报局的成立
C.经济互助委员会
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1955年5月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华约组织是与北约组织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华约组织成立之初在保障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方面起了积极作用。随着华约组织的成立,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两极对峙开始的标志
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学完历史必修一,小明总结了以下一些历史命题,其中,不属于历史规律范畴的是
A.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B.世界政治文明经历了由人治到法制,由专制到民主的过程
C.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价值观多样化也是不可遏制的
D.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正说明中国的一句老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历史规律是历史发展的一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A项明显属于这一点;B项体现了近代政治发展演变的一般趋势;C项中涉及到的全球化是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的发展趋势,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ABC都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D项明显错误,属于历史循环论。
点评:历史总的趋势和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在特定的时期可能会出现历史的反复,但是从长的历史时期来看,历史总是沿着不断向前发展的轨道前进。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利用规律,不做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时期,要自觉的推动历史的不断向前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演变。这种变化
[? ]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两方支持
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