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北魏政权最早崛起于今天的
A.东北
B.北方
C.西北
D.西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北魏是源于我国东北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魏晋之际,拓跋部游牧于今天的山西和内蒙古一带。东晋时,拓跋部首领建立代国,但不久被前秦吞并。淝水之战以后,强大一时的前秦很快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分裂和战乱。拓跋部趁势再度崛起。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跬重建代国,不久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故此题选A项
考点:北魏的崛起地点
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人赵翼在其著作的“魏孝文迁洛”条中指出:“盖(孝文)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
材料二:魏孝文帝重视南朝文化,积极模拟和取鉴,无论在文学艺术,还是在经史学术的风格上,都表现出某种南朝化的倾向,进而开启了南学北输的时代文化趋势,影响尤为深远。
——《略论北魏孝文帝之文化修养及其表现与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赵翼认为北魏迁都洛阳的原因是什么?迁都与魏孝文帝的个人素质有何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魏孝文帝重视南朝文化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学北输的时代文化趋势”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学习汉族先进文化,革除鲜卑陋俗。孝文帝个人喜爱汉族文化,具有较高的汉文化素质,这是迁都的重要因素。
(2)积极学习汉族文艺及经史著作;改易风俗;参考汉制,改革北魏官制;改革土地制度,推行均田制。
(3)说明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实质上反映了
A.少数民族的汉化
B.少数民族的农耕化
C.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D.汉族的胡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条件限制“社会发展的角度”,民族融合的过程就是少数民族逐步过渡到封建社会的过程。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作用(课标外)。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被发之人。?
——《魏书·咸阳王禧传》
材料二 陆法言著《切韵》,时俗皆以法言为吴人而为吴音也……论音韵者二十余家。皆以法言为首出……法言本代北人,世为部落大人,号步六孤氏,后魏孝文帝改为陆氏。?
——《苏氏演义》卷上本
(提示:陆法言是隋代语言学家,《切韵》是一部关于汉字读音的专门书。)?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是如何从两个方面阐述“一从正音”的必要性的。?
?
(2)根据材料二,联系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试分析“陆法言现象”。
?
参考答案:(1 )孝文帝认为作为中原(正统)王朝必须说汉话;如果不说汉话,又会回到改革前的状态。
(2 )陆法言是鲜卑贵族的后裔,撰成一流的汉语言音韵一书,他是鲜卑族对汉文化认同的代表,这一现象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成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制、移风易俗,主要表现在
①穿汉服、说汉语 ②改姓汉姓,与汉族通婚
③政权机构设置、官吏名称、礼仪、典章等,一律改行汉制 ④重要职位由汉人充任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