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的记忆。③④是西方近代科学的特点,故需要排除,①②是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特点,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人物取得的成就被外国学者称为“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世界面貌”的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毕升在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了活字排版印刷术,在当时印刷界反响很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蔡伦改进了东汉时的造纸技术,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所以选B。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春望》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材料三 柳永是北宋词坛上一面鲜亮的旗帜。他以切身的感受入词,以市井风光入词,以清浅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词,不避俚俗,铺叙绘写,极状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由于柳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故而在宋元时代流传最广,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诗为词,以词怀古、感旧、记游、说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进一步开阔了词界。他的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请回答:
(1)对比材料一、二,与杜甫的诗歌风格相同的是哪一幅?2分。有何特点?4分
(2)在内容方面,杜甫的诗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个相似,2分。结合史实予以说明。2分
(3)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学形式的主流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1)《诗经》与杜甫诗的风格相同。2分,都属于现实主义风格;2分,以现实社会为素材,深沉、悲壮、凝重。2分
(2)屈原的楚辞与杜甫诗的内容相似。2分。都以忧国忧民为主。因为两人都生活在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 环境下,对社会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分
(3)变化:由诗歌到词。2分。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数量的增加。3分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综合概括能力。第(1)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安史之乱长安城被攻破的情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描写了战争时间长久,家人失去了联系,难以团聚的社会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甫是现实主义风格,然后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可知《诗经》风格与其相似,特点需结合教材进行回答。
(2)首先明确杜甫的诗以忧国忧民为主,然后与材料一对比判断,史实可以结合两人的时代背景说明。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不安,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革,兼并战争连续不断,正是因为两人都生活在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 环境下,才对社会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分
(3题要反映两种文学体裁的变化,宋词成为文学体裁的主流,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方面。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结合两宋时期城市的发展变迁,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唐诗和宋词·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