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做出的重大部署是
[? ]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判断题 (山东省泰安市2008年高三期中考试,历史,37)1956年—1966年被称为“文艺学术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硕果累累。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贯彻
B.广大知识分子的辛勤劳动
C.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文艺创作素材丰富
D.全国知识分子会议的召开
3、判断题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改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 ]
A.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
4、判断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更是最基本的人权。”中国高度重视全体民众的此项人权并为之而奋斗,开始于
[? ]
A、新中国成立以后
B、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C、改革开放以后
D、《义务教育法》颁布以后
5、判断题 教育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

孔子讲学图
(1)根据图和文字材料并所学,指出以孔子为代表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教育和智者学派的教育产生的影响有哪些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举不停,学校不广,士心既莫能坚定,民智复无由大开,求其进化日新也难矣。故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停科举始。”
——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奏稿》
(2)在张之洞等封疆大吏的推动下,1905年光绪帝下诏废除科举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