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可知和选官制度有关,中央行政机构的三省六部制和地方行政区划的郡县制均与主题无关,排除BC;由所学可知古代选官制度主要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三个阶段。世卿世禄制是在先秦,察举制下选官权在地方,排除A;结合“隋”“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说明选官权收归中央,符合科举制产生的时间和特征,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西汉刘向认为:“生而富贵又无鉴而自得者鲜矣。春秋,国之鉴也。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甚众,未有不先见而后从之者也。”材料表明(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生而富贵又无鉴而自得者鲜矣”、“春秋,国之鉴也”、“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核心信息,即生而富贵的诸侯因不能够吸取春秋当时亡国的教训,保存国家的很少。从中即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开始的宗法分封制弊端显现,不太有利于巩固统治。进一步可知,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CD三项的表述与题干材料内容及核心意思无关,属于无关项。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的弊端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为了解决唐朝后期五代十国以来国家的分裂割据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是
①铲除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
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材料和知识迁移能力。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年宋太祖开始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夺取了大臣的兵权,同时设置枢密院负责调兵职权;地方上设置转运使分割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所以这一系列的措施,达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而分权的措施不利于政府部门提高行政效率。故排除④,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秦朝的下列措施中,起到否定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原则的是
①三公九卿制? ②郡县制? ③皇位继承制? ④选拔、考察官吏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皇位继承制,保留了宗族血缘关系的传统,与世卿世禄原则一致。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朝与宋朝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中最为相似的是
A.设立六部
B.分化相权
C.分散地方官的权力
D.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比较相同点,A.设立六部对应唐朝,C.分散地方官的权力 D.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对应宋朝,只有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从秦汉到明清,在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总的趋势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要加强君主专制,必然要削弱相权。削弱相权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分割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二(三或更多),使之相互牵制,彼此制约,从而保证君权的独尊,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北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二是转移相权及机构,以免相权“尾大不调”,权力转移的总趋势由离皇帝身边远的人(外朝或外廷的大臣)向皇帝身边的人(内朝或宫内的侍臣、宦官)转移,即由远及近(或由外到内)。如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实行内外朝制;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明清之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