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海湾战争的特点是 ①实施大规模的空中作战,为地面作战铺平道路 ②采用各种先进的指挥系统,使用大量的高技术兵器和装备的高科技战争 ③是一场真正的快速机动、精确打击的现代化战争 ④是二战后参加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关于中东战争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色列前总理伊扎克?拉宾1967年组织和指挥了“六?五”战争,取得了夺取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戈兰高地、西奈半岛和东耶路撒冷的“辉煌战绩”,成了以色列的“民族英雄”。拉宾在1992年第二次出任以总理后积极致力于实现中东和平。1994年,他与佩雷斯和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1995年11月4日,拉宾被右翼极端分子暗杀,终年73岁,成为以色列建国后第一位被国内反对势力暗杀的总理。
材料二:我们今天用响亮而又清楚的声音对你们说:血和泪已经流够了,够了!我们无意报仇,我们对你们不怀怨恨?我们和你们一样,是正常的人,是想建造房屋?种植树木?谈情说爱以及与你们一起生活的人?今天,我们正给和平一个机会……
——1993年9月13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在华盛顿的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拉宾在中东问题上主张的转变及其原因。(8分)
(2)你认为在目前阶段,拉宾所追求的中东和平有可能实现吗?为什么?(7分)
参考答案:
⑴转变:由通过战争手段到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中东问题。(2分)
原因:和平发展是阿、以人民的共同愿望;历次阿、以战争冲突使拉宾认识到通过战争手段无法解决阿、以争端;联合国及其他国际力量的推动。(每点2分)
⑵)很难实现。(1分)原因:阿、以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长期存在;阿、以境内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强大;大国的插手;资源冲突。(任答3点给6分)
本题解析:
第(1)问,从之前的战争英雄到之后的诺贝尔和平奖,反映拉宾在中东问题上的主张由通过战争手段到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原因,与之类似的问题一般考虑战争的破坏性、人民的和平愿望、国际力量的推动等。
第(2)问,中东问题异常复杂,长期的和平难以实现。原因可从历史、民族、宗教、资源、国际因素等方面分析。历史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长期存在;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强大;石油和淡水资源的争夺;大国的干预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五次中东战争简介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年):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年):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列称“六天战争”。1967年,以色列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晨,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突然袭击。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十月):又称“十月战争”。 这场战争是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为收复失地而对以色列的战争。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石油提价)引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9月):又称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兵占领黎巴嫩14的领土,袭击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其武装力量,并与在黎的叙利亚军队交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中东战争”下一个定义并概况中东战争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东地区战争不断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定义:中东战争是二战以来在中东地区发生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多次大规模战争的总称。(3分)特点:持续时间长;参加国家多、规模大;有外国势力插手;结果互有胜负,伤亡、损失惨重;埋下动荡隐患。(4分,答出4点即可。)
(2)原因: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历史遗留问题的长期存在;民族、宗教的矛盾与冲突;国际势力的不断插手。(8分)
本题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中东战争的定义是二战以来在中东地区发生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多次大规模战争的总称。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五次中东战争简介(1948——1982)”、“第二次中东战争是英法、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1967年,以色列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晨,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突然袭击。”等信息,可以看出中东战争的持续时间长;参加国家多,规模大;有外国势力插手等;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
(2)依据材料中对每次中东战争的原因及过程的叙述,可以总结出中东地区长期战争的原因有: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民族、宗教矛盾冲突;国际势力的插手等。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美国人阿兰·坎彭在《第一场信息战争》中写道:海湾战争是一场“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的战争”,这说明
A.核武器的破坏作用已消失
B.信息技术是决定战争成败的根本因素
C.现代战争不需要人的参与
D.电脑网络技术在战争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体现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作用。注意其他三个选项说法本身是不正确的。故答案选择D项。
点评: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战争,广泛使用了20世纪90年代初最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除了把握其海湾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外,还要注意总结分析美国出兵海湾的原因和海湾战争的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上,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政策,但未得到应允,于是阿拉伯国家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10月1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石油价格,第二天阿拉伯产油国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两个月后石油价格提升了3——4倍。西欧和日本为了各自的利益和保证原油,被迫公开谴责以色列的侵略行径,对美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政策采取拒绝合作的态度,纷纷直接同阿拉伯产油国谈判签订石油贸易协定。
材料二 见下图:2003年世界石油探明储量

石油探明储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请结合20世纪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举两例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一、二分析,为什么西欧和日本一改追随美国的政策,而与阿拉伯国家合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二战前夕,英、美等国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1980年的两伊战争;1990年海湾战争(伊拉克突袭科威特)等。
(2)西欧和日本对中东地区的石油有着严重的依赖;中东国家的石油禁运损害了它们的利益;中东地区石油储备丰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