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中国要避免“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以下哪一项保障最可靠?
A.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规律及经验教训的认识能力。由于“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肆意践踏,出现了一系列的错误,甚至一系列的冤案,使我们认识到其最主要教训就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依法治国。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说:“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对该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
②当时,不缠足运动推广普及很快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
D.①不正确,②正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以及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诗中“改汉装”和“脚跟”等有效信息判断,①正确;戊戌变法时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根据所学知识,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与大城市相反,仍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由于受封建陋习的影响由来已久,广大农村缠足依然相沿成习,根除缠足这种千年陋习在当时很困难,故②不正确。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的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主要是指(?)
A.“建立了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其扩展至全国”
B.“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改变”的时间是在“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结果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A项是指1953--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项抗美援朝的胜利是1953年,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国家的统一大业到今天仍没有完成;C项是1971年重返联合国;D项是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故本题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这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的工具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意时间:1920年。一战期间,飞机、坦克、大炮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成果应用于军事之中,体现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比,有诸多创新之举。它是英国最早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学费低廉,一年仅需25-30英镑,只相当于牛津和剑桥的1/10,是一所以中产阶级为对象的大学。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
材料三?“……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计,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渐图自强。……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每遇房、虚、昴、星等日,正副二委员传集各童,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
——曾国藩《拟选聪颖子弟赴泰西各国肄业折》
请回答
(1)分析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董仲舒推崇教化的主要措施及目的。(4分)
(2)结合材料二概括伦敦大学的创新体现在哪里?据材料并结合英国当时社会分析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原因。(6分)
(3)材料三体现了洋务派怎样的课程设置?此种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主要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兴办太学,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国家教育体系(1分)目的:通过提高民众素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俗,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思想上的大一统。(2分)
(2)创新:男女享受同等的教育机会;招生没有教派之分;以实用科学为主,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3分)
创新原因: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工业革命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要求教育侧重科学性,实用性;英国开拓世界市场,通过发扬英语传播本民族文化。(3分,答出两点即可得3分)
(3)既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又要学习中国传统的道德思想。(2分)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分)
本题解析:
(1)第一小问主要措施结合教材知识归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各级学校,推行儒学教育。第二小问对材料一进行概括,“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教化能形成良好的社会习俗。
(2)结合材料二概括伦敦大学的创新体现在:最早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学费低廉;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完成,需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原因。
(3)据材料三归纳洋务派课程设置的特点: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即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兼学中国的儒家经典。这体现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
点评:教育是由政治、经济所决定的,因而教育的性质必然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改变,人类社会先后出现了五种社会状态,因而也就出现了五种社会形态的教育,即原始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