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兴章句下》
材料二:“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王制》
材料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
材料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华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却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亡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2分)材料一、二反映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分)
(2)材料三宣扬的观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4分)
(3)材料四表明了作者对君主的什么态度?(4分)为什么与材料三存在认识上的差异?(8分)
参考答案:
(1) 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2) 君权神授。实质是维护君主专制。
(3) 态度: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反对君主专制。产生差异的原因:二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董仲舒生活在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君主专制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黄宗羲生活在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君主专制是社会进步的障碍。
本题解析:
(1)注意材料一关键信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知反映了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再结合材料二信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可知是指君主要爱惜百姓,取得民心,才能长治久安,与材料一都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2)注意材料三关键信息“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结合所学知识,体现了董仲舒“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的思想,实质是迎合了当时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求。
(3)注意材料四关键信息“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今却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可知体现了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至于与材料三存在认识上的差异,主要从黄宗羲和董仲舒二者所处的封建社会阶段不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的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D.1992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89年,美国发起成立亚太经合组织;1994年,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建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目前,美国极力推动“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整合。美国这一系列举动的出发点主要是
A.应对西欧和日本的挑战
B.取得世界经济主导权
C.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重返亚太,牵制中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美国认识到,要在与西欧、日本等的角逐中保持优势,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取得世界经济主导权,就很有必要组建以自己为核心的经济区域集团。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有两次短暂发展,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深入人心是其发展的根本原因
B.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帝国主义的侵略是民族工业发展最大的障碍
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充分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理解题意,近代前期,民族工业两次发展分别是在19世纪末(甲午战后)和一战期间。据此判断选项:A项“根本原因”是错误的,B、C、D三项的结论是正确的。正确答案是A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1分)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门)
年份
| 新办民族工业 总数/家
| 新增民族工业 资金总额/万元
| 平均每年 设厂数/家
| 平均每年 新增资本/万元
|
1869~1894
| 50多
| 500多
| 1.42
| 1.41
|
1895~1900
| 100
| 4500
| 16.7
| 750
|
(1)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3分)
材料2: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与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2)据材料2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2分)
材料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3)依据材料3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2分)
参考答案:
(1)政治: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思想: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3分)
(2)影响:政治:促进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阶级基础。思想: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思想基础。(2分)
(3)内部因素: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官僚资本挤压。
外部因素: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外国的侵略。(4分)
(4)是一种先进的经济成分;遭受双重压迫,不能独立、正常发展。(2分)
本题解析:(1)原因:实际是问晚清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虽然要求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但是材料一仅仅提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时间,根据这一时间可联系19世纪末尤其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回答,还要依据要求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回答,注意分别指明即可。
(2) 材料二提供的是1912年中国民族工业的面粉生产占同行业的比重及1921年的比重对比,可以得出20世纪初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较为迅速,据此题目让回答其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的影响。20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的转型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本问实际要求回答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3) 题目要求依据材料3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注意结合材料三中的信息与当时的国内外局势进行回答。内部因素可以结合材料中的“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及所学知识回答;外部因素可以结合材料中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
(4)历史地位:既要看到其先进性,又要看到其局限性,民族资本主义是近代中国最先进和最有前途的经济成分,这是其先进性的一面;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其发展始终受到双重压迫,所以其处境艰难,难以正常独立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