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该图所示是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示意图,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B.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友好团结合作
C.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
D.中国国际威望的进一步提高
2、判断题 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感知是判断万物的标准,与其有相似哲学观点的我国古代哲学家是
A.荀子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
3、判断题 2010年4月25日,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通过了投票权改革方案,将发展中国家在世行的整体投票权提高到47.19%,其中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由原来的2.77%提高到4.42%。这说明
[? ]
A.世行决定权实现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
B.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C.世行投票权的大小取决于国家的国际地位
D.改革方案有利于各成员国平等分享世行投票权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斯大林指出:两年半以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普遍增长,人们在高唱资本主义“繁荣”的胜利歌,“普遍”叫嚣苏维埃国 家“必定灭亡”、“必定崩溃”。反而现在,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危机,生产下降、商品滞销、大量工人失业,群众陷入贫困……当此之时,社会主义苏联不仅没有出现预言的“必定崩溃”,反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失业人数日渐减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民经济日益高涨,五年计划提前到四年完成……
——吴恩远《苏联社会主义体制与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的萌动,以近百年中国现代化的探索为历史动力,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为社会基础,以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日本侵华和苏联的迅速发展为国际诱因。具体表现为知识界关于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国民党关于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和共产党关于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并在主客观两个方面表现出了社会主义的倾向和走向。
——秦正为《萌动与选择: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走向》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联“欣欣向荣”景象的具体表现,并指出这种景象背后潜在的问题。(6分)
(2)20世纪30年代中国出现了“现代化的萌动”。根据材料二,概括这种“萌动”出现的原因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萌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走向现代化。(8分)
5、判断题 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它反映了(?)

A当时渔业高产丰收? B经济建设速度惊人
C 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D 当时经济发展全面繁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