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下列对新中国初期留学热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多选择留学欧美等西方国家
B.以留学苏联.东欧国家为主
C.涉及机器.水电等技术领域
D.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结合相关史实不难发现中国不同时期的留学运动背景和目的截然不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已经实现国家独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成为众多留学生出国的重要目的所在,由于受到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中国派留学生主要是赴苏联学习,由此可以得出A不符合史实。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说,冷战时期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是数量——特别是导弹的投掷数量,最经常问的问题是:“你站在哪一方?”________时期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是速度——特别是商业、旅行、通讯和革新的速度,最经常问的问题是:“你与谁相连,怎样相连?”据此判断,横线上应填( )
A.工业化
B.多极化
C.全球化
D.两极格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意材料中“速度——特别是商业、旅行、通讯和革新的速度”,由此可知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领域的问题,而B、D两项都属于政治领域,与题干相关的是经济全球化。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古今中外不少统治者对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十分重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中及当前我国政府由于关注民生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哪几次重要的税费改革(不少于三次)?并简要说明这些改革的内容及其所起的共同重要作用。
(5)在世界近代史上,法、美、日三国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的?各给他们本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6)比较中外土地问题的解决,可以得到什么重要启示?
参考答案:(1)隋唐时期,“庸”规定可以纳绢代役;(任选其中三条)“两税法”规定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一年分夏秋两季两次收税;明朝“一条鞭法”规定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 清初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
共同作用:有利于保证农时,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赋税征银,有利于减轻农民人身依附,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2)法国: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地价在10年内付清;农村公有土地按当地人口分配。这就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造成了农业的落后和国内市场的狭窄,滞缓了法国工业化的进程。?美国:颁布《宅地法》,规定美国公 民只要支付10美元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获得一块相当于64公顷的土地;连续耕种5年以上,这块土地就成为私有财产。有利于西部的开发,为美国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原料和更为广大的国市市场,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统一征收地税。正式从法律上保障了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3)启示: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要要想长治久安,必需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要想使革命成功,必需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本题解析:考查中外如何解决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是基础知识的整合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等相继成立。这些组织的建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
A.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
B.促进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
C.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D.有利于形成多极化世界格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这些地域性国际组织建立后,彼此之间降低或者取消关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关于战国“百家争鸣”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双百”方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都处在社会性质开始或刚刚变化时
B.都提倡自由争论
C.在当时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D.都指有一百多家学派互相争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百家”是泛指众多的学术流派,不是指具体有一百多家。因此D项明显错误,故选D。战国的百家争鸣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而新中国的百家争鸣则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因此A正确;百家争鸣都提倡自由争论,发表意见,有着宽松的环境;因此B项正确;C项正确,思想的自由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