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与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相比,第二次运动走向低潮的原因是( ? )
A.群众运动突破了非暴力界限
B.运动达到预期目的
C.无产阶级政党开始掌握领导权
D.英国殖民者改变统治策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事实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后者不注意人的因素,前者充分关心人。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设想的农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建立在非暴力基础上的社会,只能以村庄为单位的群体组成,在这样的村庄里,尊严而和平地生存的条件是自愿合作。
——甘地《圣雄箴言录》
材料二? 1928年,印度国大党的重要领导人尼赫鲁在铪甘地的信中写道:“我认为你对西方文明作了极不公正的评价,将它的不足之处过于夸大了。”
——马克垚《西方文明史》
虽然身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最近,对甘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境……等问题联系起来了。
——詹尼·索弗里(意)《甘地与印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应该如何评价甘地的经济思想。(9分)
参考答案:
(1)思想:抵制工业文明,提倡土布经济;反对剥削和暴力;主张保存印度的乡村经济;鼓励人们相互帮助与合作。(6分,答出三点即可)
(2)评价:其积极作用在于它体现了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有利于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增强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对后来世界的和平主义、环境保护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4分,答出三点即可)其局限性在于甘地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对建设印度社会的构想具有落后性的一面。(3分)要将甘地的经济思想放在印度的历史传统、宗教文化和当时殖民地经济的背景下来评价。(2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一概括即可,从材料一中“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概括出抵制工业文明;从“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概括出倡导土布经济;“我设想的农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概括出反对剥削和暴力;“建立在非暴力基础上的社会,只能以村庄为单位的群体组成”概括出保存印度的乡村经济;从“在这样的村庄里,尊严而和平地生存的条件是自愿合作”概括出鼓励人们相互帮助与合作。
(2)评价历史人物要注意用全面客观的,辨证的,历史的原则来进行评价,因此要将甘地的思想放在印度的历史传统、宗教文化和当时殖民地经济的背景下来评价。其积极作用可以从非暴力不合作,缓和社会矛盾,抵制英国经济侵略,并结合材料二中的信息多角度思考,其思想的局限性结合材料中甘地对西方文明的认识、主张土布经济,保存印度的乡村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与我,仿效西方亦后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期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回答问题: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材料一相比,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目的: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日本“维新之政”的成就主要有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挽救了民族危机。
(2)变化:一是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以后主张革命;二是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
(3)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
(4)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苏联的帮助;中共的支持和影响。
(5)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坚持民主革命,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新约》马太福音说:“……你们听见有话说,‘要爱你的邻居,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下列哪个人物的思想和斗争实践与上述材料内容相符合( ? )
A.甘地
B.孙中山
C.凯末尔
D.华盛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从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就要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将世界受帝国主义多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他破的人民都来解放
——引自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
材料二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引自孙中山遗嘱
请回答:(1)材料一中孙中山所说的“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革命,与他以前所从事的革命最根本的不同是什么?
(2)孙中山为进行“彻底的革命”、“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做了什么样的努力?
(3)材料反映了孙中山怎么的革命理想?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孙中山的评价。
参考答案:
(1)国民大革命。联俄联共,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2)致力于联俄联共,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支持下,建立了黄埔军校,为革命培养军事人才;又扶病北上,发起国民会议运动,为反对军阀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贡献出了自己的毕生经历。
(3)谋求中国的自由平等,谋求中国人民和世界上所有受压的人民的解放。孙中山是为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他为建立民主自由的中国,无私无畏,不断探索和奋斗,耗费了自己所有的钱财和毕生的经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精神境界令人钦佩,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景仰。
本题解析:
阅读材料,仔细审题,结合所学,认真做答。本题考查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相关内容,“彻底的革命”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而且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作为一个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景仰。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