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建于清末光绪三十年(1905年)的锡金公园,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建造的最早
的近代化的公共公园,又称为“公花园”。如果你在锡金公园建成时游园,你可能看到
A.男有洋装革履,女多剪发旗袍
B.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
C.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
D.以中山濯濯之秃头窄袖短发草帽革履为时尚
2、判断题 (14分)随着高考的临近,高中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此前我们曾留下过多少不同的“第一课”。不同的第一课折射出不同时代观、价值观的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建国初期,与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一样,语文教科书也打下了苏联影响的深深烙印。语文教材第一课的课文是:“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小兄弟,小姐妹,大家一齐来歌唱:太阳太阳永远光亮,我们跟你永远向上。’’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建国初期教肓的突出特点,说明其时代背景。(4分)
材料二? 1958年伴随“大跃进”的形势,中国开始实施“教育大革命”。小学课本一年级第一篇是这样的:“爷爷六岁去放羊,爸爸六岁去逃荒。今年我也六岁了,公社送我上学堂。"
(2)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并指出形成这种状况的主客观原因。(4分)
材料三? 1978年,恢复工作的人教社推出的语文教材第一课是:我们热爱毛主席。1981年,修订后的入学第一课为:热爱共产党。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一课修订为:我是中国人。进入新世纪后,全国实行课改,不同省区开始使用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其第一篇课文主要有《人有两个宝》、《上学了》、《爱爸爸妈妈》等。
(3)材料三折射出怎样的时代变迁?对此你得出什么认识。(6分)
3、判断题 非选择题:本大题30分
材料一?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中的话,即 “威势独在于主,则群众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服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二?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1)扼要指出材料一、二、三的核心思想。(9分)
(2)试从客观作用方面简要评析上述材料中的思想观点。(9分)
(3)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三观点差异的原因。 (12分)
4、判断题
(2009年4月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36题)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曾国藩受命督办江南军务,总结了与太平军为敌的经验教训,形成了“迅克安庆,大局乃有挽回之日,金陵乃有恢复之望”的战略思想。他对太平军东征一举,置于次着,率湘军分三路全力进攻安庆,并于四月合围。……曾国藩率湘军攻下安庆,即把湘军大营所设的内军械所加以改组,设立“安庆内军械所”,仿制洋枪、洋炮……虽然仍用手工制作军火,时移势转,渐改为利用机器、动力生产,竞成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最早一家。
材料二?江西也“凋敝异常”;特别是沿长江一带,数百里间,不闻鸡犬声。安徽通省破坏严重,从安庆往皖北的宿、毫一带,“千余里间,人民失业,田庐荡然”。田地荒芜,耕种无人;“终日不过行人,百里不见炊烟”。
材料三?然而,以富求强的历程十分艰难。不论官办的军事工业,还是官督商办的民用
企业,技术力量和机器设备都要依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机器的购买和安装,甚至运转都要受洋人的把持……在军工企业里,资金和产品由政府统一调拨,不存在利润问题,因此成本高昂,生产效率很低。在民用企业里,因为吸收了商股,产品要讲利润。但又因官府把持,官僚们常常借“官督”之便,侵吞商股,化公为私,贪污舞弊,安插亲信,致使企业管理极为混乱。加上清政府对新式企业进行敲榨勒索,许多企业毫无生机……
材料四?基督教文化本质上是排他性的。它以“优越文明”的姿态,鄙视中国的原有文
化,反对祖先敬奉,排斥儒家学说和传统习俗,这就不能不引起中国官民的抵制。……其中著名的有咸丰十一年至同治元年的贵阳教案,同治元年的南昌教案……八年的安庆教案、建德教案等等。同治九年(1870年)的天津教案,是一次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教案。每次教?案发生后,法国等国外交官立即向清政府施加压力,甚至调派军舰以武力相威胁;而清政府?则是一次次的屈服,以赔款和惩处反洋教人士来结案。……清政府所采取的政策,不但不能?平息民、教之间的矛盾,反而使教会更加肆无忌惮,使民众积怨更深,以致光绪朝的教案以更高频率、更大规模地爆发出来……?——以上材料摘自《清代简史》
(1)依据材料一、二,简要说明安庆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经历。(9分)
(2)阅读材料三,你认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4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
国该如何进行近代化?(8分)
(3)依据材料四,分析近代“教案”反映了什么问题?对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4分)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教案”问题上的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7分)
5、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多次调整。下列三幅图共同反映了

图1 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合作社?图2 1958年9月10日《人民日报》?图3 农民领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
A.经营方式的改变
B.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调动
C.农民利益的保护
D.土地所有制性质的改变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