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6月25日,北朝鲜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南朝鲜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共军向汉城进军时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她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
——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大博览》
材料2:1950年6月24日,内战真的爆发了,当时,北朝鲜军队为了“解放”南朝鲜,突然越过了三八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3:1950年6月,拥有苏联装备的朝鲜军队入侵韩国,进展迅速。拥有美式武器的韩国显然也曾计划进犯北方。
——[美]罗兹·墨菲著《亚洲史》
材料4: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以为有美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地占领北朝鲜。但是,北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南朝鲜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
——吴本样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针对该事件,四则材料有哪一方面相似(同)的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上述四则材料的观点有何不同?你认为造成观点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你会如何对待上述材料?作为一名高中学生,你还会通过哪些方法或途径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朝鲜战争;在战争初期,北方军队越过三八线南下。
(2)材料1认为可能是苏联人策划了这次进攻;材料2认为是北朝鲜要“解放”南朝鲜;材料3没有直接说明起因,但暗示这是内战;材料4认为是北朝鲜反抗南朝鲜的进攻。原因:事件本身复杂,因此难以厘清,导致众说纷纭;作者立场不同,因此视角不同,导致分析不同;受意识形态制约,因此先入为主,导致不尊重事实。
(3)会尽量客观而认真地研读上述各方材料,而不是只看其中的一两个材料就下结论;会将上述材料放入原著之中,力求理解作者的真正含意;会将上述材料及著作放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考察作者写作时的具体条件、环境与思想情感。方法或途径:借助图书馆或网络查阅更多的资料,进行比较;与老师和同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可能的话),寻访身边的老人,了解战争爆发时的具体情况;通过信件(邮件)向有关专家请教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非正义战争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最终使战争发动者陷于被动。请将下列二战后被迫撤军的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
①美国从越南撤军 ? ? ? ? ? ? ? ? ?
②法国从印度支那撤军
③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 ? ?
④美国从朝鲜撤回三八线以南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美国从越南撤军是1973年,法国从印度支那撤军是1954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从朝鲜撤回三八线以南是1953年,故其时间顺序为B。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1959年由阿拉法特组织成立的简称为“法塔赫”的组织是
A.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
B.阿拉伯解放组织
C.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
D.伊斯兰抵抗组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考查的很简单,是关于1959年由阿拉法特组织成立的简称为“法塔赫”的组织的相关史实,联系教材可知,1959年成立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简称“法塔赫”,以后这一组织又和其他几个组织联合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重建家园”的口号下,使反对以色列的斗争进入有组织有统一领导的阶段,此题答案为A。
考点: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关于1959年由阿拉法特组织成立的简称为“法塔赫”的组织的相关史实,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东地区是战争不断的地方,在这里除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家你来我往以外,也有一些大国的身影。你怎样看待这些大国的介入?
参考答案: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大国介入的原因:掠取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谋取利益,因此大国的介入只会加剧当地的社会矛盾;另一方面,由于当地的冲突有着其他一系列矛盾,如种族矛盾、宗教矛盾、资源矛盾、领土矛盾等,因此大国的介入,如果能够站在公正与公平的立场上进行合理有序的调节与调解,减少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对于加快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是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本题解析:中东问题由来已久,有很多的原因和很多的矛盾,就其核心而言,就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因此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家的你来我往是正常的,有时是战场上的较量,有时是为和平而奔波,寻求和平解决的出路。至于大国的介入,可以从这些大国的主观意图和客观效果来分析,毕竟中东矛盾是错综复杂而且一些国家内部的矛盾有时也无法调和,在短时期内是难以熄灭的,因此大国的介入可以凭借大国的力量对各方面施加压力,推动和平进程的顺利进行。中东问题是二战后世界历史中的热点问题和世界矛盾的焦点地区。这个问题的考察主要是认识大国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问题,应该是一分为二的来看待大国的介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时,美第8集团军运筹小组通过收集志愿军入朝参战后与美军交战的全部战斗记录,发现了一组至关重要的数字:从1950年年底到1951年年初,中方军队3次大规模攻击持续的时间都是8天。……李奇微(美第8集团军司令)头脑中随即形成对付志愿军“礼拜攻势”的有效方法:当志愿军凶猛的“礼拜攻势”接近尾声的时候,联合国军队再将强大的反击力量投入前沿,向弹尽粮绝的志愿军反扑上去,把志愿军死死缠住。
——《中国青年报·上甘岭战役上了中美两军的军事教材》
材料二 1991年海湾战争中,……一辆M1A2坦克跑半英里就要消耗一加仑汽油。两个“阿帕奇”直升机营一个晚上的加强飞行就能吞噬掉60000加仑的JP-8油。虽然美军在伊拉克战争开战前已经特意铺设了一根输油管道到科威特北部,不过,大量的加油任务还得由无数的5000加仑容量的加油车完成。还有2500加仑容量的加油车提供辅助。如果一天没有油料和饮用水,美军自身生存都难以为继,更不要说作战了。
——凤凰网军事频道《防务新观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造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攻势仅能持续8天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则材料均体现出了何种战争理念?请再举出一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原因:①联合国军的空中封锁,中国军队后勤补给线受到威胁,甚至中断。②中国军队运输方式落后,陆上运输受到封锁,只能靠人力和畜力。③志愿军粮食弹药短缺,仅供大约维持一个星期。④山路崎岖,气候恶劣,交通不便,运输困难。(答出三点即可)
结果:进攻难以持久,后期遭受损失。
(2)战争理念:后勤制胜。例子言之有理即可,如淮海战役。陈毅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