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美国学者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的序言里写道“从1600年以后,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命运,就和其他国家交织在一起了,不得不和其他国家一道去搜寻稀有的资源,交换货物,扩大知识”。导致上述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A.中国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该学者不了解中国历史
C.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D.经济全球化的客观推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和其他国家交织在一起”,“交换货物,扩大知识”,说明中国与世界联系密切,是世界这一整体的组成部分,因此,D项正确。A项错误,闭关锁国政策在明清一直推行;B项明显错误;C项错误,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
点评:新航路开辟以后,对世界、对欧洲、亚洲、非洲、美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世界而言,世界开始由分散独立开始连接为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对欧洲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但是对美洲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却带来了巨大地灾难。学生应该会辩证的分析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边两个常见的图片反映了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是

A.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
B.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信息网络化
C.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
D.知识经济化和信息网络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两个图片反映的是亚太经合组织和网络浏览器,反映了区域集团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趋势。故选B。A项错误,全球化无法体现;C项错误,政治领域的多极化趋势材料并未体现;D项错误,知识经济材料也为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树立理学统治地位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修身养性,提高修养
D.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根本出发点”,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正是因为其适应了统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因此D符合题意。ABD三项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符合根本出发点的说法。
点评:目的类选择题:“目的”是指当时人们在进行某一历史活动时想要达到的境地或希图得到的结果。目的或目标可能是多样性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主要目的”。目的还有近期和长远之分,一般将近期而明显的目的称为“直接目的”,将终极的、实质性的目的称为“根本目的”。例如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其直接目的是分割王国的封地,而根本目的则是解决王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问题,从而加强中央集权。分析根本目的要求作深入的理性思考,因为它往往反映了我们的历史认识,提示的是历史现象的本质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与其他国家正式建交情况表(部分)
时间
| 建交国家
|
1949.10.3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
1949.10.4
|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
1949.10.6
|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
1949.10.16
| 蒙古人民共和国
|
1949.10.27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
表格反映出新中国外交的突出特点是( )
A.“另起炉灶”?B.一边倒? C.不结盟?D.睦邻友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与其建交的主要是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国家,反映出中国在外交上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另起炉灶”反映的是由屈辱外交到平等外交的转变,睦邻友好强调与周边国家保持友好关系,不结盟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A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对先秦儒学“仁政”的继承?②具有迷信的思想色彩?③一定程度上能防止皇帝的暴政?④比较客观科学地说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董仲舒儒学的认识与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的内容主要有: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和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等。题干材料是上述思想的体现。分析选项,④表述错误,应排除。故应选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