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6-26 11:01:05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方兴未艾;与此同时,中国的民主思想却稍纵即逝,未能汇成推动社会变革的洪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投身政治洪流,抨击专制政治,倡导民主思想。……在政治上,处理君臣关系与君民关系时,以天下为主,以人民为主;在学术上,提倡学术自由,“是非决于学校”,提倡百家争鸣,“殊途百虑”,反对依样画葫芦。 —— 摘自樊树志《国史精讲》 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大胆的否定,提出了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对剥夺人权的暴君政体进行激烈的抨击。孟德斯鸠建议实行立法、行政及司法三权分立制,同时还强调了三种权力互相牵制的重要性。……卢梭的思想更为激进,他在呼吁实行民主制的同时,提倡起义或革命的权利。 ——摘自冯国超主编《世界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和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的相似之处。(4分) 材料二 人生来平等,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 (2)概括材料二中卢梭的主要思想(3分) 材料三 17世纪时期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比较充分和成熟,产生了较为强大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者和教会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所以法国启蒙思想从一开始就流行起来,并迅速波及欧美。……同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还没有出现资产阶级,李贽等只是封建知识分子中的“异端”。中国长期以来,受儒家思想的统治,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文化高压政策,新思想很难传播,更何况这种思想是反封建的呢!再者,清初统治者通过采取一系列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稳定小农经济的措施,使封建统治相对而言比较稳固。 ——摘编自邓建文《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之比较》 请回答: (3)法国启蒙思想不仅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而且具有广泛深远的国际影响,明清时期新思想却未能促成中国社会的转型。依据材料三,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6分) (4)试从社会转型角度来阐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和欧洲启蒙运动分别产生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否定君主专制,倡导民主。(2分) (2)主要思想: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3)政治:法国封建统治危机严重,社会矛盾尖锐;中国的封建统治相对稳。法国由较为强大的资产阶级力量;中国心阶级力量尚未形成。(2分) 经济:法国资本主义阶级发展较充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缓慢。(2分) 文化:法国启蒙思想传播快,范围广;中国的新思想却未传播开来。(2分) (4)影响:前者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后者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4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并且联系教材概括出两位思想家的思想,并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即可。要结合明清时期和18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加以分析,遵循历史唯物主义,找出其共同之处:都否定君主专制;都倡导民主。 (2)本题考查对所给材料的整理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中“人生来平等,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可以总结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可知人民主权。后半部分材料反应了社会契约论。 (3)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政治上我们是君主专制统治,而西方的资产阶级力量有了很大的增长;经济上我们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法国等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思想上我们厉行文化专制,西方则是进行了思想解放运动。 (4)注意本题要求:“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来分析”。社会转型需要思想文化作为基础。二者同为思想启蒙阶段,对后来的社会变革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二者的程度和结果不相同,需要区别开来,分别去论述,不能放在一起来谈。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总系的思想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董仲舒改造儒学,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在其著作《春秋繁露》中写到“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以上材料反映了以下那个主张( ) A.大一统 B.三纲五常 C.君权神授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此段材料表明皇命与天存在直接关系,天人感应的前提是君权神授。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宋明理学的思想,解题关键是掌握理学思想的影响。理学是一套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它的中心观念是“理”,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又把“理”说成是封建伦理道德,宣传“存天理,去人欲”的说教。理学是一种新式的儒学,是以儒学为核心的儒、道、佛互相渗透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它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更能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因此被采纳为官方哲学。宋代理学受到明清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依此分析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的说法均是片面的,所以答案为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首先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古文知识,明白题干意思,其次要重点理解和掌握理学思想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商君书·靳令》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这反映了秦国当时( )
A.儒家思想没有市场
B.法家思想倍受冷落
C.道家思想成为主流
D.墨家思想渐趋没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说明上述六种不被重视或者说是被冷落的,这些都是儒家比较提倡的,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在秦国的处境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的信息体现的是法家思想,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其它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