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 长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此会议是
A.1954年日内瓦会议
B.1955年万隆会议
C.1971年26届联大
D.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万隆会议是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会议期间,某些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一些国家制造纷争和矛盾,并对中国发出诋毁性言论,企图分裂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故选B项
考点:万隆会议
点评:注意把握万隆会议的概况、成就以及万隆精神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A.甲、丙、丁
B.乙、丙
C.甲、乙、丁
D.丙、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新时期我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这一知识点,“外交大事记”所列举的外交事件都是这一反映。分析四位同学的观点,丙丁符合题意,都是对材料的分析,故选D。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如建立上合组织等;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如中国参加APEC等,甲乙的言论与本题无联系。
点评: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联合国的作用下开展全方位的外交,积极地参加联合国主导的各项国际活动,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中国重视参与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加强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发展中国经济。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65年毛泽东对来访的非洲友人说:“你们有困难,我们也有困难,但你们的困难和我们的不同,我们宁可不修铁路也要帮助你们修建这条铁路。”中国在非洲援建了著名的、被誉为“友谊之路”、“自由之路”的坦赞铁路。这一材料表明
[? ]
A.中国经济实力非常强,有能力支援非洲
B.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技术领先于世界
C.中、非有共同的历史命运和意识形态
D.中国注重国际友好交往、支援第三世界国家的建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我国自古农业与历法备受重视,成果丰硕,其中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的历法是
A.《夏小正》
B.“殷历”
C.太初历
D.《授时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71年9月22日,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提出“关于代表权的决议草案”时指出:“(一)兹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权,并且建议它得到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席位;(二)确认“中华民国”继续拥有代表权;(三)建议联合国一切组织和专门机构在决定中国代表权时考虑本决议的条款。”这一“决议草案”主要反映了美日
[? ]
A.尊重联合国国际组织的权力和地位
B.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同时参加联合国
C.主张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