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两个“八字方针”。它们的相同点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B.直接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C.促进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的方针,是1956年党中央确定的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 督”是为了正确解决、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而提出的,对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团结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也为继续发展我国多党合作制提供了坚实基础。 由此排除C项;B是“双百”方针的作用和影响,与“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无关; 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进行的,D的说法与该题无关, 错误。 所以该题答案为 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B.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友好合作
C.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
D.中国国际威望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于我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力主和亚、非、拉国家友好,特别是非洲一些国家,饱受帝国主义欺凌,他们都想让中国尽快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持国际正义,大力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我国得到了联合国绝大多数的支持,主要是第三世界的国家努力的结果。B正确故本题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在于(?)
A.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B.各国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C.区域性经济集团的形成
D.两极世界格局彻底解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是由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决定的。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2分)今年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4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少到不能再少,根本谈不上国际地位。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就是摆脱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大大改变了世界的政治地图,鼓舞并支持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
通过有步骤地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包括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控制权,中国人、中国这个国家就在世界面前站起来了,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的国际地位就确定了。这是整个中国近代史上所有志士仁人所梦寐以求的,“是一百多年来旧中国的政府所没有做到的”。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还表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成立不到一年,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经济十分落后,仍然不在强权面前低头,终于把美国逼到谈判桌前。一个落后的国家与世界强权国家相抗衡,全世界都另眼相看。这在近代旧中国是绝对做不到的。
——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准则,积极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独立自主的大国形象赢得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大力支持。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摘自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教材
材料三?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权问题的议案表决一览表

——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三说明了什么?(2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回答,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什么意义?(6分)
参考答案:(1)原因: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2分)②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与支持。(2分)
(2)说明:中国合法席位的恢复道路艰难而且漫长。(2分)
(3)意义:①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胜利;(2分)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分)③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使联合国成为伸张正义的讲坛。(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据《新唐书·地理志》“羁縻州”条载:“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藩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下列唐太宗采取的措施与此相符合的是?(?)
A.设安西都护府
B.设瀚海都督府
C.设忽汗州都督府
D.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为武则天设置,C、D两项均为唐玄宗时设置,答案为B,这是唐太宗在平定东突厥时对当地加强管理的措施。故本题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