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A.孟子
B.韩非
C.庄子
D.荀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是典型的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儒家经典,不是由孔子编订、整理的是
A.《诗》
B.《书》
C.《论语》
D.《春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将其言论编纂成《论语》一书,此书后来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苏州丝织业“机匠”“听机户呼织,计日取值”
B.制瓷、纺织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税收制度进行改革,推行“一条鞭法”
D.商品经济发展,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史记》记载:“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这反映了孔子
A.恪守中庸之道治理朝政
B.主张“有教无类”
C.强调礼制稳定社会秩序
D.推行“仁政”缓和社会矛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弑君父之事屡有发生,孔子认为这是国家动乱的主要原因。所以他告诉齐景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也就是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恢复这样的等级秩序,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 因此C符合题意。A不对,材料无从体现;B不对,这属于孔子教育方面的思想;D不对,这属于孟子的主张。
考点:本题考查儒学。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首先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其次,联系学过的与材料有关的史实或选项所及的有关知识分析选项,排除错误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