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有人说,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A.《南京条约》使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的特权
B.《南京条约》附件使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的特权
C.《马关条约》使列强获得在华设厂的特权
D.《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在使馆界驻军的特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所讲的地点是上海;依据所学《南京条约》的内容中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随即在其附件中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的特权。故A项说法错误,D项《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故与上海无关。C项与题中的“源头”要求不符,故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假如你生活在1859年的中国,下列社会现象你可能观察到的有
①俄国公使在北京游历
②美军军舰在汉口江面游弋
③法国传教士在广西传教
④清政府准许华工出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危害不包括:
A.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B.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
C.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D.列强加紧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是
A.签订《天津条约》
B.签订《北京条约》
C.辛酉政变
D.英法占领广州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于1856年,结束于1860年的《北京条约》的签订。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
A.打开市场
B.传播宗教
C.输出资本
D.倾销鸦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南京条约》中的五口,基本都具备丰富资源优势和便利交通优势,便于英国在中国打开广阔的市场,疯狂进行原材料掠夺和商品倾销,因此A项符合题意,B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发生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鸦片战争之后是鸦片走私更加猖獗但并不合法,更不是英国五口通商的主要目的,D错误,答案选A项
考点:中国近代史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鸦片战争
点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与西方殖民者所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许多重大影响,除了割地赔款直接的政治经济侵略之外还有“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等司法主权的破坏等,高考经常关注“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相关内容的考查。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