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根据所学知识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政府通过分权,“分理天下庶务”,使各机构相互制约,“朝廷总之”,从而加强了君主专制,答案为C。ABD三项的表述均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措施与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无关的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8分)重大的争论往往出现在重要的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2)根据表2,概括革命派与改良派围绕哪些基本问题展开论战。(4分)你认为革命派的观点合理之处在哪里?任选双方争论的一个问题予以说明。(4分) 材料三 美国建国之初,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国务卿杰弗逊在一系列原则问题上发生分歧,长期争论,所形成的“汉密尔顿传统”和“杰弗逊传统”在美国历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汉密尔顿主张: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因为人性本恶,有利益之争,需要有效率的政府主持公共福利;建立有效的联邦银行体制以及税收\信用制度、保护关税制度,反对自由放任主义;建立多元经济体,农工商并存,大力发展工商业。杰弗逊崇拜自由、人权,特别反对宪法中没有保护人民基本权利的条款。政治上力主小国家、小政府,强调维护州权,害怕中央政府的大权力吃掉各州的小权力。经济上力主以独立的农场主经济为基础,以农立国,反感发展工商制造业。 ——据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建国之初这场争论的核心内容。(4分)“杰弗逊传统”和“汉密尔顿传统”对后来美国的历史发展走向均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经济、政治两方面予以说明。 (8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一关键信息,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诸子百家发生“争鸣”的原因,即体现在:①王室衰微,诸侯争霸;②当时君主好恶不同,百家为投其所好,各自选择其所推重、擅长的学说等。班固的观点主要体现在:①诸子百家学说虽各有长短但却是相辅相成的;②辩证吸收各家所长,取长补短等。 本题难度:困难 4、简答题 材料一 《管子?君臣下》认为,人类最初由于无“君臣上下之别”,造成了“以力相征”的乱局。在相互争斗中,“智者假众力以禁强虐而暴人止,为民兴利除害,正发之德,而民师之”。 参考答案:认识:管子对君主制产生的认识是错误的。(3分)他没有全面联系君主制产生的社会条件进行分析。中国君主制的产生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3分);法家思想为君主制提供理论基础 (3分) ;血缘宗法制是其社会基础。(3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用材料二去谈对材料一的理解,材料二说的是每一种社会制度、每一个社会运动的时候,……应当从产生这种制度、这个社会运动的条件和同它们有联系的条件出发,可知强调事物发生的条件问题。那就要读懂和理解材料一的内容:古时没有君臣上下之分,以强力互相争夺,因此,智者就依靠众人力量出来禁止强暴,强暴的人们就这样被制止了。由于替人民兴利除害,并规正人民的德性,人民便把这智者当作导师。因此,国家之所以成其为国家,是由于有人民这个根本才成为国家;君主之所以成为君主,是由于掌握赏罚,才能成其为君主。材料一中管子没有认识到君主制产生的根本条件及其他条件。根本条件要从经济上考虑,中国君主制的产生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法家思想为君主制提供理论基础;血缘宗法制是其社会基础。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曾提出“历史三峡论”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到帝制的第一次转型是指(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不难判断出,第一阶段封建转向帝制,即是由商周时期的分封制转向秦汉时期君主专制统治阶段,由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过渡实现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所以,正确答案选B;A项发生在我国夏代,王位世袭取代了禅让,排除A;C D两项表述的时间分别是隋朝、晚清时期,不符合“第一阶段”时间,排除C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近代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