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3分)
材料一:宋太祖时,遇某官出缺,他叫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后交给太祖,恰好这人是太祖平时最讨厌的,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就把这名纸撕了,掷在地。赵普不做声,把地上废纸捡起来藏了。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浆糊黏贴了携带身边,即又把这纸送上。太祖诧问:“如何还是此人”,赵普答道,据某意见,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也悟了,点头说:“既如此,便照你意见用吧!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政治制度是根本性的制度。“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创造是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国民性都由之决定。”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其根本的因素是:“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所以,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不是海外贸易,不是科学,也不是地理位置,而是宪政。 ——钱乘旦《英国式道路》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君相关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或者否选其一回答,并说明理由)(6分)
(2)如何理解“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不是海外贸易,不是科学,也不是地理位置,而是宪政”?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7分)
参考答案:(1)特点:相权对皇权有制约作用。(2分)
是真实情况。丞相制度自秦朝建立以来,都是皇帝的副手,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同时赋予宰相制约皇帝的权利,因此它是真实情况。
不是真实情况。宋代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及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及财权,相劝削弱,皇权加强,这是当时的实际情况。材料中的情形不是宋代君相关系的普遍反映。赵普之所以能那样做,只因宋太祖信赖他,这是个例,不能以偏概全。(4分)(任答一种观点均可)
(2)理解:英国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并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政体,是最早走上宪政道路的国家,先进的政体为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工业革命提供了保障。(3分)
权力制衡关系: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4分,每点1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中“太祖也悟了,点头说:“既如此,便照你意见用吧!”可知,宋朝皇帝有时候也依照宰相的意思行事,说明相权会影响到皇帝的决策,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关于是否真实,言之成理符合历史史实即可,此问没有要求学生必须怎么样,选择其一即可。
(2)此问作答,必须分析英国宪政如何走在世界前列,宪政的地位作用。英国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并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政体,是最早走上宪政道路的国家,先进的政体为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工业革命提供了保障。
权力制衡关系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力制衡关系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军权与相权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各图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君主专制政体直接相关的有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抵御匈奴,维护封建国家的统一;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十三行经营对外贸易。①③与君主专制政体直接相关。②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的“实业救国”思潮;④是清代商业发展,出现了商帮。②④与君主专制政体没有直接关系,故选B。
考点:君主专制政体。
点评:还可以采用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考查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如:“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生起,犹如须弥座托着的太和殿的缩影。”这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民贵君轻? B.以法治国? C.皇权至上? D.天人感应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像中晚唐那样大规模、大范围任用差遣使,如劝农使、盐池使、铸钱使、两税使、出纳使、筑城使、户部使等,是此前历史所未具有的。下列对中晚唐差遣使设立的目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限制原有地方官员职权的行使
B.减轻地方行政负担提高行政效率
C.防范官僚体制中管理上的漏洞
D.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员的有效掌控